(八闽千姿)千年“侯官文化”激起现代回响
中新社福州12月2日电 题:千年“侯官文化”激起现代回响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离开福州老家大半辈子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仍自称“侯官人”。念及母亲时,他常常想起福州螺洲姥姥家墙壁上挂着的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手书的朱子家训。
“侯官”是福州的古称。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辛亥广州起义烈士林觉民等一群引领时代的杰出人物,均来自侯官之地,形成极具特色的“侯官文化”现象。
当下,这一地域文化现象再度受到推崇。福建学界正以近代侯官人士为线,深入造就心系家国、开眼观变的人物群体的文化土壤,以现代视野为观照,以期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篇章中赓续文脉。
为期两天的首届“侯官论坛”正在福州举行,聚焦“侯官文化的价值重估与深化阐释”“传承侯官文化与培育时代新人研究”等议题,还开展“寻访侯官文化”实地考察,传承弘扬侯官历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侯官文化更是底蕴深厚,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等名人辈出,造就了侯官人骨子里的崇文、治学、报国等精神情怀。”在首届“侯官论坛”上,郭孔辉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成长经历。
郭孔辉1935年出生在福州市郊的一个华侨家庭。他的祖父郭钦荣在20世纪20年代归国,于祖屋不远处修建了洋楼庄园“心远庐”。他的父亲郭鹤璟在马来西亚接受英文教育,归国后筹资创办了福州九中。他在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转而从事汽车工程研究,成为中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
回望来时路,这位侯官人坦言,八闽后人多立志攻读、心怀家国、百折不挠、终有所成,背后都有侯官文化不知不觉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认为,“侯官文化”之所以成为受人敬仰的文化现象,最重要的不在于她孕育了多少历史名人,而在于她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体现了中华文化精髓;“侯官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将个人之小我同国家、民族之大我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以国家为大、以民族为重。“‘侯官文化’虽然是地域文化,却是在侯官这片古老土地上落地生根的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福建江夏学院党委书记宋建晓看来,迁徙海外的侯官人扎根马来西亚,百余年筑成“侯官味”小城——诗巫地区,成为海外华人凝心聚力图发展、情景再现传文化的楷模。“侯官文化是海外华人对‘根’的记忆,已成为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林则徐基金会副秘书长沈园说,侯官立德树人的家风文化涵养了这一批批杰出人物,“他们是族人,他们是师生,他们以民族大义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矢志报国,这正是千年侯官文化滋养出的优秀品格。”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张梅指出,接续侯官文化,并非简单复刻陈年往事,而是遵循文化传承规律,以侯官文化引力波,激发现代回响。她认为,应从文化最核心的社会功能“成风化人”出发,聚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实现侯官文化的多维传承与人才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