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议题也迎来了新的思考维度。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于收集各类动植物样本,并将它们安全地储存在全球各地的生物资料库中。然而,气候变化、环境灾难以及战争等因素时刻威胁着这些珍贵的生物样本。为此,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设想应运而生:在月球上建造生物资料库,即“月球方舟”,以期在地球面临危机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据天脉网了解,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对此表示:“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在月球上建造生物资料库,保留生物的‘火种’,这一想法极具创新性。随着火箭发射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实现这一设想并非遥不可及。”实际上,备份动植物样本以创建基因库,从而保存并在未来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想法早已有之。目前,全球已建立超过1700个种子库,保存了超过240亿颗种子,涵盖了约40%的已知植物物种。例如,英国的千年种子库和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太空和地面机器人探索实验室负责人杰坎·坦加多年前便提出,应将地球上670万种植物、动物和真菌的卵子、精子、种子和孢子的样本送至月球上的“方舟”中保存。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和生物保护研究所的玛丽·哈格多恩进一步指出,科学家可以在“月球方舟”上储存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能转化为干细胞并用于克隆,对于再生濒危或灭绝物种,以及未来人类在月球或火星建立生态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关于“月球方舟”的最佳建造地点,坦加建议选在月球地表之下中空且冰冻的熔岩管内,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他认为,月球上的熔岩管系统为“月球方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庇护所,能够抵御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度变化和宇宙辐射。坦加团队还计划研发名为“SphereX”的小型跳跃机器人,用于探索熔岩管并收集相关数据,以确定最合适的建造地点。
然而,建造“月球方舟”并非易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将大量样本发射到月球、如何处理辐射以及微重力环境对样本的长期影响等问题亟待解决。坦加估计,实现这一目标大约需要向月球发射250次火箭。对此,杨宇光表示乐观,他认为随着可回收火箭的问世和发射成本的降低,将所有必要的动植物基因送上月球的开支也将大幅减少。哈格多恩团队则正在设计防辐射样本储存容器,并计划在未来的月球任务中进行测试。
此外,月球上的灰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月球科学家本杰明·格林哈根强调,“月球方舟”的密封性至关重要,因为灰尘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必须确保样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