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AI配音技术的热议在国庆假期后持续发酵,特别是以“雷军”名义发布的一系列犀利评论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对AI技术应用边界的深刻讨论。这些视频中,“雷军”不仅针对堵车、假期等热门话题发表见解,还包含了不少粗俗言辞,但实际上,这些声音并非出自雷军本人,而是利用AI技术合成的。
面对网友的调侃和质疑,雷军本人通过微博表达了不满,而小米集团方面也迅速回应,表示已关注此事并转交法务部门处理。随后,大量相关视频在抖音等平台上被删除,显示出平台方对侵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AI配音技术的兴起,无疑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了创作手段,使得内容表达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其滥用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声音进行配音创作,涉嫌侵犯声音权益。
法律界对此亦有明确界定。北京京师(成都)律师事务所的刘诚冬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声音作为个人特征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声音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声音进行配音创作,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AI配音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催生了新的法律案例。今年早些时候,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便为类似争议提供了法律指引。该案中,配音师殷某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技术模仿并在某APP上出售,法院最终判决被告方构成侵权,并赔偿原告损失。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保护原创权益与促进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课题。未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公众版权意识、完善技术监管机制等措施或将成为解决AI配音版权问题的关键。
---**摘要**:AI配音技术引发热议,雷军“骂人”视频实为AI合成,法律界明确声音受保护,未授权使用涉嫌侵权,法院已审理类似案例提供法律指引。**关键词**:#AI配音# #声音权益# #侵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