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记录在册的陨石数量已超过七万颗,然而,仅有少数幸运儿被确认为来自月球、火星或灶神星等已知天体。剩余的绝大部分陨石,即高达94%的比例,其身份依旧是个未解之谜。为了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Michael Marsset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Miroslav Brož教授及其团队,利用红外线望远镜这一“宇宙显微镜”,深入探索了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化学成分。
通过细致的比对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地球上最常见的H型(高铁型)和L型(低铁型)球粒陨石,其化学特征与小行星带中三个特定小行星家族的“指纹”高度吻合。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陨石的年龄也可以通过氩同位素的不同比率得以精确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与这些小行星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篇重量级论文的相继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及《自然》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陨石起源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更为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保护地球免受潜在威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