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动漫电影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信息流

商超纷纷入局,前置仓能否助每日优鲜打破破产阴霾?

2024-10-29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零售行业,一个曾经备受争议的模式——前置仓,如今却成了商超们的必争之地。京东旗下生鲜业务“七鲜”近日在北京开设了首个前置仓,标志着京东正式入局这一领域。据七鲜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前置仓对标小象超市,主要为周边3公里内的用户提供配送上门服务。不仅京东,美团、山姆、盒马等也在默默扩张前置仓业务,而叮咚买菜作为前置仓模式的顽强存活者,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

前置仓模式起源于2015年左右,最初是生鲜电商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产物。每日优鲜作为前置仓的开创者,在2015年于北京望京开设了第一个前置仓,通过快速周转、低损耗、高效率吸引了广泛关注,一度在生鲜电商领域红极一时。随后,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为代表的社区生鲜电商们,通过烧钱补贴疯狂扩张,掀起了一阵前置仓热潮。

然而,结局却并不美好。2022年,每日优鲜在烧光140亿元后宣布倒闭,而叮咚买菜也经历了巨额亏损的泥潭期。从2019年至2022年,叮咚买菜持续亏损,四年累计亏损了122.87亿元。业界一度认为前置仓模式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因其生鲜损耗率高、毛利率低、履约成本高昂,几乎不可能盈利。盒马CEO侯毅也曾坦言,前置仓无法维持用户数增加、客单价升高和运营成本降低的平衡,是一个伪命题。

但就在前置仓模式被业界盖棺定论之际,却迎来了新的转机。叮咚买菜在2022年四季度首次实现了正向盈利,并在2023年实现了年度盈利。尽管代价是营收同比锐减,但叮咚买菜的成功,让前置仓模式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此同时,互联网大厂和传统零售巨头也开始加码布局前置仓,成为这一业态的主力军。

盒马鲜生在2021年推出了“1小时达”服务,通过大规模招募骑手提高配送效率;美团闪电仓业务在两年内规模实现了十倍扩展,从600个仓增至6000个仓;山姆前置仓数量已超过500家,平均每个仓的日均订单量超过1000单,线上电商销售占比达到了55%,其中前置仓的电商订单量占比近70%。永辉超市则在全国1000多家门店基础上,根据区域设置开辟了不同面积的仓,分为全仓、半仓、分拣区。沃尔玛、物美等传统零售商超也在前置仓模式上展开了多种尝试。

新一代前置仓的业态也在发生改变,从单一的生鲜电商拓展至综合电商,从家居用品到潮流玩具,甚至卷入了3C数码领域。社区便利店也借助即时零售平台的选品、运营和数字化经营助力,通过不断试验和运营实现快速扩张。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新一代前置仓的生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为何当初没跑通的商业模式,却在近两年逆袭重生,并成为各平台商超手中的香饽饽?最大的变量在于消费市场推动下即时零售行业步入快车道。据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报告,2023年即时零售销售额增速为52.2%,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网上实物零售额的增速。前置仓模式的增速也快于门店模式,市场规模和仓店数量都在快速增长。

消费者对于线上购物的需求猛增,消费动机从应急性购买转变为刚需的生活方式。前置仓模式带来的生活便捷性不断凸显,如24小时营业市场满足了消费者更多消费场景和活跃消费时间选择。多个成功商业案例表明,初代前置仓模式之所以没能跑通,关键在于未能找到盈利三角的平衡点,而非模式本身不可行。

叮咚买菜通过调整经营策略,逐步打出差异化,实现了盈利。其差异化能力主要来自于非标品生鲜业务的强势经营和自有品牌的整合供应链。山姆超市则展示了强大的商品能力和高复购率,通过前置仓提高消费体验和忠诚度。美团闪电仓作为第三方即时零售平台,通过加盟方式迅速扩张,将重心放在损耗率更低、毛利更高的商品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前置仓模式的卷土重来,曾经的不可能三角平衡点正在浮出水面。这一模式的翻红也反映出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即时零售需求越来越大,从不确定性迈向确定性消费。据商务部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前置仓模式正在成为各商超平台的新增长锚点,成为不得不卷的刚需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