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刷新太空行走世界纪录,舱外航天服功不可没
在近日的一次壮举中,中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们成功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实现了长达9小时的太空行走,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中国太空行走的时间纪录,更一举超越了美国自2001年以来保持的世界最长单次太空行走纪录,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在此次任务之后,中国空间站的三套舱外航天服中,有一套因使用寿命到期而报废。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于舱外航天服造价高昂却不可回收再利用的疑问。据悉,中国一套舱外航天服的造价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那么,为何不进行回收修补,以节约成本呢?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们在此次出舱活动中,凭借舱外航天服的全方位保护,成功应对了太空中的高真空、极端温差、微流星等恶劣环境。舱外航天服作为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的生命保障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舱外航天服不仅具备高度密封、抗辐射、抗极端温差等性能,还能满足航天员的生命保障需求,堪称微型的载人航天器。然而,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有限,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为3年15次,单次可支持工作时间为8小时,另有1.5小时的额外时间和半小时的返回时间。
在此次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出舱任务中,蓝色舱外航天服在使用了15次后达到了使用寿命极限,正式报废。中国空间站的三套舱外航天服分别为红、蓝、黄三色,它们在执行任务时互为补充,共同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
尽管舱外航天服的造价高昂,但回收再利用却并不可行。舱外航天服在太空环境中经历了各种极端条件的考验,其性能可能已发生变化,即使带回地球也无法再次使用。返回地球过程中需要经过大气层的剧烈燃烧,这会对舱外航天服造成进一步破坏。
因此,中国在处理报废的舱外航天服时,选择将其送入大气层烧毁。虽然这一处理方式看似浪费,但考虑到舱外航天服的特殊性和回收再利用的难度,这一决定无疑是合理的。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航天员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