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灯下,一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AI盛宴,却意外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行业竞争大戏。
OpenAI,这家曾经以ChatGPT横空出世、震惊全球的AI巨头,近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精心策划的12天发布会,不仅未能如愿吊足观众胃口,反而成为了竞争对手们的“靶子”。在这漫长的12天里,Google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密集发布自家AI产品的最新进展,每一次发布都精准打击OpenAI的“软肋”。
Google先是推出了大语言模型Gemini 2.0,据外媒评测,其在多模态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相较于OpenAI的GPT-o1已有显著优势。紧接着,Google又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Veo 2,被实测认为在多个方面优于OpenAI的Sora。Veo 2不仅生成的视频更加真实、细节丰富,还允许用户通过简单提示指定更多镜头类型和拍摄方式,灵活性大幅提升。
即便在发布会的最后一天,OpenAI发布了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模型GPT-o3,宣称其在各方面性能上已逼近AGI(通用人工智能),但用户对此并不买账。GPT-o3被看作是“期货”,如同曾经的Sora一样,短期内无法向用户开放。非营利组织METR早前发布的评测显示,Anthropic旗下的大模型Claude Sonnet 3.5在7项测试中的5项都超过了OpenAI的o1-preview。
OpenAI的困境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发布上。为了尽快提高营收,OpenAI一直在积极寻求与医疗保健、制造业、法律公司和教育等行业客户的合作。然而,事与愿违。据风投机构Menlo Ventures的数据,今年OpenAI在企业AI领域的市场份额从50%下降至34%,而亚马逊支持的Anthropic的市场份额则翻了一番,从12%增至24%。
更令人担忧的是,OpenAI的核心人才正在大量流失。在为期12天的发布会期间,又有两位核心人物离职,其中包括OpenAI元老级成员、GPT系列模型的重要贡献者Alec Radford。他的离职意味着GPT-1、GPT-2两代模型的核心论文作者已全部离开OpenAI。OpenAI的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John Schulman,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以及安全和产品负责人等关键人物也相继离职,他们中的大多数加入了OpenAI的竞争对手。
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OpenAI崛起的秘密和影响力,也进一步瓦解了其商业壁垒。随着顶尖人才在不同组织之间的频繁流动,商业秘密几乎不再存在。全球真正能够建立新的前沿大模型的研究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这些顶尖人才的争夺战异常激烈。在大模型赛道,研究人员在组织中拥有的影响力前所未有,一个研究人员的想法甚至可以完全改变一家公司的未来。
在OpenAI连续12天发布会的最后一天,华尔街日报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GPT-5的研发进展受阻。自GPT-4发布以来,OpenAI一直在全力推进GPT-5的研发工作,但至今仍未取得预期成果。据报道,OpenAI已经进行了至少两轮大规模训练,每轮训练都需要几个月时间处理海量的数据,但每次训练都会遇到新的技术难题。大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也面临枯竭问题,OpenAI甚至开始探索使用“合成数据”进行训练,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仍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