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动漫电影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药品集采价格战白热化,药企极限报价引争议:低价能否保证质量?

2024-12-25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日,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现场上演了一场药品价格的“极限挑战”。从3分钱一片的叶酸到2毛2分一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药品价格纷纷被砍至“脚踝”,将药企间的价格战推向了新的高潮。

与以往几轮集采相比,本次集采的竞争异常激烈。不少药品的集采比价场面火爆,频频打破预期,令业界震惊。默沙东、辉瑞、拜耳等外资药企巨头在这一轮集采中选择了“退场”,面对国内企业的“极限报价”,这些曾主导市场的原研药企黯然失色。

国内药企虽然凭借成本优势中标,但利润被严重压缩,引发了外界对药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担忧。然而,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集采并未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挤压掉的是虚高的价格水分和“灰色地带”。业内人士也表示,产品质量是药企的“生命线”,企业会通过规模和效率降低成本,而非牺牲质量。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了10批国家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通过集中采购,大批过专利期的经典“老药”由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供应全国。前九批集采平均降幅在50%左右,个别品种降幅超过90%。而本轮集采的竞争烈度和降价幅度更是“前所未有”,平均降价70%,部分抗感染药物及止痛药降价超80%。

以间苯三酚和西格列汀为例,前者共有35家获评企业参与竞标,最后仅有9家企业成功中标,淘汰率高达四分之三。其中,海梦智森生物报出了0.22元/支的超低价,降幅达92.36%,被业内认为已击破成本线。西格列汀则是从33家企业中“卷”出了9家,淘汰率同样超过七成,单片最低拟中选价格不到0.18元,降幅也在92%左右。

集采价格大幅探底的背后,是激烈竞争和政策变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参与此次集采的产品数和企业数都创历史之最,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本轮集采取消了此前50%降幅保底规则,一旦企业申报价超过最低报价1.8倍就要出局,迫使企业不得不将价格“探底”,以确保中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分析称,本轮集采更加重视供应保障,增加了药企竞争程度,并进一步控制价差。国家医保局也通过更精细化的制度安排,如“1.8倍最低价”规则,让企业在相互博弈中充分竞争,使市场价格更趋于真实、合理,同时倒逼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效率。

在我国的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B证企业(需要委托生产的企业)在本轮集采中表现抢眼。以中标产品最多的B证公司杭州沐源生物为例,其在多个产品上报出了次低价或第三低价。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第十批集采或将成为B证公司的“最后一舞”,只能在此时放手一搏,中标只为止损。

然而,B证企业也面临着监管持续收紧的挑战。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B证持有人和C证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准入要求,并严格限制B证企业批文的转让。尽管如此,一些B证企业仍对未来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通过灵活选择外部生产合作、整合原料药资源等措施,可以形成对A证企业的“弯道超车”。

“低价是否意味着低质”成为本轮集采的最大争议之一。部分拟中选药品的价格已低至可能无法覆盖基本工业成本,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然而,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将有效提升患者用药质量,改善用药结构,综合推动患者用药提质升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指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低价药品的质量或安全存在问题。但低价中选对用药的中长期供应保障、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仿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细水长流’,”海口天行健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庆明表示,“靠规模和效率把成本降下来,而不是降低质量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