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成果——“问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在北京天文馆B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标志着中国在探月领域的卓越成就,向公众展示了珍贵的月球样品。
自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月壤样品以来,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这一壮举的国家。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不仅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也为全球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次展览正是以此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展示手段,带领公众走进月球的神秘世界。
展览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焦点,设计了“说月”、“揽月”和“踏月”三个章节,通过10个引导性问题,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月壤的神秘面纱。从月球的起源、探测历程,到月壤的形成、成分分析,展览内容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维度,让公众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月球。
展览现场展示了共计0.6克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这些样品涵盖了月壤的各种形态。还展出了阿波罗17号带回的月岩和西北非月球陨石等珍贵样本。这些来自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月球物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月球形成与演化的独特视角。
展览还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如精密机械臂、大直径半球透镜、体视显微镜等,使公众能够“零距离”观察月壤的真实状态。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公众还能沉浸式体验嫦娥系列探测器的探月过程,感受中国探月工程的艰辛与辉煌。
展览还特别展示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的新矿物——嫦娥石,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也是人类发现的第六个月球新矿物。还展示了欧阳自远院士团队编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等重要成果,为全球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展览期间,北京天文馆还将举办以“月壤”为主题的公众科普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讲述月球样品背后的科学故事。这些活动旨在弘扬探月精神,激发公众对月球科学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