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追星”记:卫星遥感技术引领城市新飞跃
在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内,一座白色建筑上的巨大“锅盖”装置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接收“南宁一号”与“南宁二号”卫星的数据。南宁的“追星”之旅,正是从这里扬帆起航。
回溯至2020年12月,南宁市与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随之落户产业园。这一战略合作的达成,标志着南宁正式迈入卫星遥感技术的新篇章。
四年来,园区内不仅建成了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还设立了全国首家航天遥感主题的数字文创科学馆——“星耀南宁”科学馆。同时,“南宁一号”与“南宁二号”卫星相继升空,实现了组网协作,为南宁的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内部,数据接收工程师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他们推算信息、设置参数、调整天线,确保每一幅卫星遥感影像的精准接收。今年以来,“南宁一号”已拍摄超过10万多景、覆盖1000多万平方公里,“南宁二号”则拍摄了5万多景、覆盖76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为南宁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宁一号”作为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后发射的首颗以南宁命名的高性能新型光学遥感卫星,具备超高敏捷、超高稳定、超高精度的“三超”水平。其获取数据的技术和立体成像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从600多公里外的太空俯瞰地球,它能清晰捕捉到地面上小轿车的挡风玻璃、马路上的斑马线等细节。
随着“南宁二号”卫星的发射升空,南宁的“双星”组网并与在轨运行的北京系列卫星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的获取能力。这些卫星数据正广泛应用于南宁、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农业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和城市综合应用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平陆运河的建设中,卫星遥感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监测作用。
如今,依托“南宁一号”“南宁二号”等卫星以及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的星地一体化服务能力,卫星技术正逐渐融入百姓生活,为各行各业赋能。在良庆区城乡综合数字化治理卫星遥感综合监管指挥中心,通过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清晰地看到多个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南宁世纪空间公司还利用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开发了实景三维地理教学平台,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南宁市也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在土地利用、“两违”监测、基础设施规划、工程项目进度、环境影响评估、大气污染、垃圾填埋、交通安全等方面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南宁的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产业“生态圈”中。据统计,截至目前,南宁市已集聚了40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200人。南宁世纪空间公司总经理李璇表示,她期待能够用好南宁系列星的资源,不断深化与南宁乃至广西的合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