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在游戏平台大额充值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事件的主人公高女士,在偶然间发现自己支付宝账单上有多笔不明扣款,总额超过2200元,而这些扣款全部指向了一家知名游戏开发公司。
经过询问,高女士得知这些扣款是她的女儿小王所为。小王是一名初二学生,平时会利用课余时间玩手机游戏。这次,她瞒着父母,将钱充值到了一款流行的手机游戏中,用于购买游戏角色和皮肤。
高女士随即联系了游戏开发公司,希望对方能够退还这笔款项。为了证明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所为,高女士按照游戏公司客服的要求,提供了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以证明手机注册人与孩子的亲属关系。同时,孩子也向客服提供了游戏内的相关信息,并明确表示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充值的。
然而,游戏公司的初次回应却给高女士泼了一盆冷水。公司表示,根据后台数据比对,无法确认这些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所为,因此拒绝了高女士的退款请求。这让高女士感到十分不满,她认为游戏公司给家长设置了太多障碍,即使明知是未成年人操作,也难以完成申诉。
不过,高女士并没有放弃。她再次向游戏公司提出申诉,并提供了更多证据。经过双方进一步协商,游戏公司最终同意退款2118元。高女士对此表示满意,并承诺将严格履行监护责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管理的关注。律师程文韬表示,家长应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减少孩子知晓的可能性。同时,家长还应向孩子普及金融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程律师还建议,如果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了未经允许的充值,家长应第一时间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充值记录、游戏记录等,并尝试获取孩子承认未经允许进行充值的相关证据。如果协商退款无果,家长可以考虑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监管部门投诉。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期也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管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该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应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产品和服务,并应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绕过消费限制的合理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