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业内关注焦点聚焦于“千帆星座”一期02组卫星发射后的异常情况。部分卫星在升空后,其高度爬升缓慢,未能如期进入预定轨道。尽管具体原因尚不明朗,但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卫星推进技术的深入讨论。
在太空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空间轨道和无线电频率资源变得尤为珍贵。这些“先到先得”的资源促使各国和企业加速推进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然而,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并非易事,除了需要可靠的火箭发射技术外,卫星能否顺利升轨并满足建设需求同样至关重要。
以SpaceX的Starlink项目为例,尽管已发射了七千余颗卫星,但其中约有一成因设计或制造缺陷而离轨。卫星如同宇宙中的船只,其推进系统则是其“发动机”和“方向舵”。一旦推进系统出现问题,卫星将失去上升和保持轨道的能力。
卫星推进系统主要分为冷气推进、化学推进和电推进三大类。而当前主流的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如星链和千帆星座,均采用了电推进系统。电推进系统利用离子作为推进剂,通过加速带电粒子产生推力。相比化学推进,电推进具有更高的效率,能显著增加卫星的有效载荷和控制精度。
化学推进系统虽然推力大,但其大部分燃料用于克服自身引力和大气阻力,实际用于推动火箭的燃料有限。而电推进系统则能更高效地利用燃料,产生持续稳定的推力。然而,电推进的推力较小,目前主要应用于太空中的卫星位置保持、重定位和姿态控制。
霍尔推进器作为电推进系统的一种,以其高效、可靠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霍尔推进器利用霍尔效应,将电子聚集在推进器壁面形成环形电子束。当推进剂进入电子束后,与电子发生碰撞并电离,离子在磁场作用下被加速推出,产生推力。霍尔推进器的电离和加速过程一气呵成,且能利用磁场控制电子的运动,以适应不同需求。
然而,霍尔推进器的设计难点在于需要精确控制磁场,以“管住电子”。磁场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推进器的效率。因此,设计一个合适强度且稳定的磁场是一个技术挑战。我国在磁约束技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产品规模化后的品质和市场参与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电推进系统以其高效、可靠的特点,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电推进系统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