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办公厅最近公布了一项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新规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根据新规定,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将不再被允许参赛,同时,对参赛作品的直接评价也被取消。新规定对于诸如弄虚作假、过度依赖他人帮助等违规行为采取了严格的零容忍政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1982年创办以来,一直是中国科协主导的一项旨在挖掘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活动。大赛在传播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思维,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以及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负责人对新规定进行了解读,指出这次改革在参赛对象、组织方式和赛制规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特别是参赛对象上,将重点转向15至24岁的青少年群体,不再接受低龄段少年儿童和科技辅导员的参赛。
在评价机制方面,新规定不再以参赛作品的创新性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选手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将成为评价的重点,以此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性。
为了鼓励优秀选手,组委会设立了“中国科协主席奖”,并联合多家社会机构设立了专项奖,为获奖选手提供后续的成长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参赛选手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新规定还特别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关联赛事和创新大赛都必须建立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审查机制,以确保竞赛评审的公平公正和活动组织的规范有序。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不得有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学术不端行为。否则,将受到取消参赛资格等严厉处罚。
为了有效遏制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新规定还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异常行为名录,对参赛学生、学生家长、评审专家等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记录和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实施办法仅适用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实施,对于地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入选的关联赛事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