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营销大战全面打响,品牌与平台各出奇招
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营销节点,历来是品牌与互联网平台竞相展示的舞台。今年,国内外品牌及各大互联网平台早已蓄势待发,力图在这个黄金时段脱颖而出。
苹果携手知名导演,利用最新款iPhone拍摄了首部歌舞风格贺岁片,展现了品牌的创新与活力。森马则与喜剧演员徐志胜合作,乐事则邀请了沈腾、马丽两位喜剧明星,共同演绎了接地气且趣味十足的广告。伊利更是巧妙地将白素贞扮演者赵雅芝纳入营销阵容,与蛇年主题完美契合。
电商平台方面,淘宝、抖音电商、京东等纷纷推出“年货节”,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购物选择。春晚的合作权也被淘宝、小红书和B站收入囊中,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曝光平台。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平台以及携程等OTA平台,也推出了各自的春节活动,吸引用户参与。
今年的春节营销呈现出多个新特点。联名热潮持续,品牌不仅与知名动漫IP合作,还与春节档电影及国内艺术家联手,实现差异化表达。煽情元素减少,更多品牌选择直面过去一年的真实感受,或采用幽默手法传递假期的轻松愉悦。同时,营销更加“整合”,品牌通过多种营销形式、多渠道全覆盖,打造春节营销大棋局。
然而,春节营销也面临诸多挑战。流量获取难度大、成本攀升,用户面临信息过载,品牌信息容易被淹没。创意疲劳也成为一大难题,用户对常规主题如团圆、贺岁等产生审美疲劳,品牌难以呈现差异化。全年节点营销的常态化削弱了春节营销的独特性,降低了消费者的期待。
面对这些挑战,品牌纷纷寻求创新之道。在常规的营销场景和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保持大框架的稳定,同时在细节上巧妙出新。春晚、春运、拜年成为春节营销的三大常规场景。
春晚方面,小红书、B站等平台在玩法上不断创新。小红书将打造一场持续7小时的独家直播节目《大家的春晚》,B站则推出了与脱口秀演员合作的短片及互动玩法,吸引用户参与。春运场景中,蒙牛携手人民日报推出《春运父母出行专属互助行动》TVC,并结合公益活动,展现品牌的人文关怀。拜年场景中,品牌TVC在保持温馨氛围的同时,融入更多趣味性和故事性。
新年限定新品也是春节营销的“标配”。今年,生肖主题依然大热,但品牌更注重与国内设计师、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名合作,避免同质化,提升文化内涵。如百果园携手非遗苏绣传承人推出联名礼盒,小仙炖与非遗剪纸艺术家合作设计新年礼盒。
品牌还将目光投向了春节档电影。如荣耀手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名,推出定制活动和礼盒,打造“荣耀魔法科技年货节”。高梵则与《封神2》联名推出黑金羽绒服,邀请片中演员担任品牌大使。
今年春节营销的另一大特点是整合性更强。品牌不仅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整合,打破线上竞争的局限,还通过官宣代言人、拍摄TVC、直播、新品推荐等多种玩法,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如喜之郎果冻宣布金晨为代言人,发布广告片,并安排金晨空降直播间。Miu Miu则在线上发布全新TVC,线下开展多项活动,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体验。
电商平台同样整合了多种玩法。天猫推出轻喜剧短片,集结明星推出礼盒,发起UGC活动征集年货推荐。京东则上线TVC展现老家新面貌,刘强东捐赠年货,沈腾参与送年货活动,吸引用户购买。抖音电商邀请头部达人担任“家乡年货推荐官”,开展多场直播,打造“年货商城市集”。快手则通过“年货爆品计划”,专注于打造爆款商品,吸引消费者参与。
整体来看,今年的春节营销大战中,品牌与平台各出奇招,不断创新,力求在这个重要节点上脱颖而出。这些新思路、新玩法不仅为春节营销增添了更多色彩,也为后续营销节点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