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新规,要求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旨在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并确保招生考试的平稳进行。新规的核心内容是,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不再使用“函授”和“业余”的称谓,统一调整为“非脱产”。
据相关解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分为脱产和非脱产两种形式。其中,“函授”主要依赖远程自学,辅以面授辅导;“业余”则是利用夜晚、周末等业余时间到校学习。然而,随着教育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线上线下结合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主流方式,原有的“函授”和“业余”界限变得模糊。
教育部早在2022年便发布了相关通知,明确了这一改革方向。新规实施后,主办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将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实行统一的教学要求、修业年限和毕业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注册入学的函授、业余、网络教育学生,将继续按照原有政策执行,不会受到新规的影响。教育部还强调,各地各校应提前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准确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招生专业结构。
教育部还要求各教育机构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的分析预测,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生源情况等因素,合理调整招生计划。对于培养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不足或培养过剩的专业,应适当减少招生名额,以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