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DeepSeek风起云涌,云厂商自研与开源之路何去何从?

2025-02-0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科技界的最新动态中,一场围绕DeepSeek模型的“军备竞赛”正悄然上演,不仅重塑了云市场的格局,也引发了关于行业变革与潜在风险的广泛讨论。DeepSeek,这一开源大模型的横空出世,迅速吸引了全球云厂商的注意,其中海外巨头如微软、英伟达、亚马逊云科技等率先接入,而国内云厂商则展现出更为激进且全面的布局策略。

百度智能云迅速行动,其千帆平台推出了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并集成了百度独家内容安全算子,以强化模型安全与企业级可用性。同时,完善的BLS日志分析和BCM告警系统为用户构建智能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阿里云也不甘落后,宣布支持一键部署DeepSeek-V3和DeepSeek-R1,简化了从训练到推理的全过程,并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蒸馏版模型,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这场竞赛中,云厂商们纷纷以低于DeepSeek官方刊例价的价格推出服务,以此吸引用户。百度云的DeepSeek-V3和DeepSeek-R1调用价格仅为官方价格的一半,并限时提供两周免费服务;阿里云百炼平台上的DeepSeek模型也宣布限时免费使用1000万tokens,这些举措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

云厂商们积极拥抱DeepSeek,不仅是为了在这场“狂欢”中占据一席之地,更是新战事的开端。DeepSeek以极低的成本超越了OpenAI的最新模型,并实现了开源,这意味着无论是大厂还是中小厂商,都能以低成本训练出高质量的AI模型。这一变化促使云厂商的商业模式从打包售卖自家大模型产品回归到提供适配服务,为构建AI生态和寻找新的增长路径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云厂商接入DeepSeek,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模型同质化问题导致云厂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成为吸引用户的主要手段。但长期来看,这种基于低价或免费服务的策略主要吸引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因资金和技术实力有限,更倾向于选择应用成本更低的方案。因此,云厂商面临着用户忠诚度危机,用户迁移成本低,一旦发现有更优惠或更优质的替代品,就会迅速更换服务商。

云厂商在推广基于DeepSeek的大模型服务时,也面临着内部矛盾。一方面,接入开源大模型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模型可能削弱技术自主性,影响盈利能力。同时,DeepSeek的算法突破也可能降低对传统云计算资源的依赖,导致云厂商面临硬件资源闲置的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云厂商需要权衡利用开源大模型的优势与自研大模型的发展。同时,DeepSeek的崛起也打破了模型能力壁垒,推动了模型平权。云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开发者可以带着模型在不同云平台间自由迁徙,云厂商被迫降级为纯粹的算力供应商。这种生态话语权的丧失导致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大幅缩水,附加价值服务难以溢价。

不过,对于百度云、阿里云等国内云厂商而言,DeepSeek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开始推出“AI云服务”套餐化服务,将大模型服务、云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多种服务进行整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套餐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方便了用户,也提高了云厂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粘性。

然而,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更加残酷。DeepSeek的训练逻辑为二线、三线云厂商提供了机会,这些厂商可以利用此前碎片化或未充分利用的算力抢占市场空间。在全周期服务中,云厂商需要对B端客户的需求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并留住客户。

当DeepSeek将大模型变成标准化的可插拔组件时,百度云、阿里云等云厂商面临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颠覆,更是存在逻辑的拷问。在失去模型层控制权后,云厂商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锚点。这场由开源模型引发的云计算价值重构或许才刚刚开始,而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自研模型和生态壁垒,现在却成为了巨头们转身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