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自全球发布以来,不仅在游戏界掀起波澜,更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为了助力海外玩家深入理解游戏背后的故事,众多中国玩家自发行动起来,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向国际友人介绍《西游记》的经典情节,使得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如何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软实力?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成为了关键路径。
文化如同珍贵的源代码,而科技则是将其编译成现代语言的关键工具。借助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传统文化得以以更加生动、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呈现,从而走出象牙塔,融入大众日常,焕发新生并增强吸引力。
例如,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设计交互小游戏,运用“虚拟场景+屏幕融合”技术,模拟出百兽之声,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甲骨文的构造原理。同样,云上龙门、云游敦煌等小程序,让全球观众无需远行,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即可沉浸在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中,一睹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科技的力量,让历史触手可及,文化深入人心。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而现代科技则是开采这座富矿的高效采矿机。找准切入角度,合理用力,就能开辟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中式”服装风靡一时,曹县汉服年销售额高达120亿元;“国潮”文创产品持续走红,如凤冠冰箱贴,四个月内销量突破53万件。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触动了现代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紧跟时代潮流,洞悉大众喜好,通过新技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文化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帆船,而科技则是推动其前行的东风。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借助新兴媒介的力量,中华文化这艘巨轮正破浪前行,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现代动画技术,成功讲述传统神话故事,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激活了电影市场,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平台。依托新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
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创新是手段而非目的。科技赋能文化,并非要改写历史或重构文化,而是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考古专家利用数字建模技术,在电脑上还原文物残片的原貌,展现其历史风采;而孙悟空、哪吒等经典角色的影视剧改编,虽然形式多变,但其内在的精神品格始终如一,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和情感。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科技在文化建设中的保护作用、支撑作用和驱动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河奔腾不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