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迎来25周年庆典,李彦宏内部信传递积极信号
在百度成立25周年之际,创始人李彦宏通过一封内部全员信,向外界展示了百度在技术创新上的坚定信念。他强调,技术创新始终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在过去25年中从未动摇。然而,就在这一庆典氛围尚未消散之时,百度却遭遇了股价的剧烈波动。
2月17日,百度集团港股股价单日暴跌近7%,成交额激增,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李彦宏曾在去年底的复盘会议上深度剖析了百度的未来战略与架构调整意图,但面对核心业务下滑、高层人事动荡等问题,市场的担忧似乎并未得到完全缓解。
从随后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可以看出百度正面临多重挑战。去年全年,百度营收为1331亿元,同比微降1%,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增长17%。然而,季度营收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减少2%。分业务来看,百度最主要的在线营销业务收入疲弱,同比减少7%,而智能云业务则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6%。
财报中的亮点在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在一年内增长了33倍,百度文库AI的MAU同比增长了216%。这些数据表明,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正在逐渐显现成效,智能云业务的高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线营销收入的下滑。然而,百度传统营销广告业务的增长乏力,以及生成式AI的C端产品文小言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搜索行业,百度正面临着技术迭代与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搜索业务正在经历从信息检索到知识生产的跃迁,这使得搜索行为本身成为了生产力工具,对传统的广告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夸克、纳米、秘塔等AI搜索产品的崛起,以及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破圈,无疑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智能驾驶领域,百度虽然是国内最早进军该领域的企业之一,但近年来却遭遇了诸多挑战。极越汽车的突然崩塌,让业界对百度的智能驾驶业务产生了质疑。尽管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包括Apollo计划在内的多项创新成果,但拥挤的中国汽车市场并未给极越汽车留下太多机会。萝卜快跑虽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订单增速的放缓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百度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求智能驾驶业务开始造血。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即使百度的AI新业务在大规模烧钱后走到了盈利的阶段,但云与智能驾驶业务仍然面临着来自华为、谷歌等巨头的激烈竞争,以及更加严峻的资本和业务扩张风险。竞争对手如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合作和落地进展迅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之际,李彦宏的缺席引发了市场对百度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地位上的担忧。这一系列事件无疑给百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何在短期内平衡AI投入与营收压力,长期内证明自动驾驶等新业务的商业化潜力,成为了百度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