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成功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并跻身全球票房榜前八名,引发广泛讨论与关注。
影片中,除了主角哪吒、敖丙等备受追捧外,石矶娘娘这一角色也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位单纯可爱、精神状态超绝的“小角色”,不仅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造型,还激发了地质爱好者们的好奇心——石矶娘娘究竟是由哪种石头“塑造”的呢?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岩石的基本分类。岩石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则是由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沉积物团结而成;变质岩则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石、石英岩。
针对石矶娘娘的形象特征,有两种可能的岩石类型被提出。首先,石矶娘娘黑色的头发和含气孔构造的外观,让人联想到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如玄武岩。玄武岩多孔且常含有杏仁构造,这与石矶娘娘脸部的特征相吻合。石矶娘娘肤色偏紫,这可能是由于岩石在氧化环境下,铁元素从二价变为三价,导致岩石呈现紫色。
另一种可能是石灰岩。在影片中,石矶娘娘被打败后碎成了小块,这些小块石头呈青灰色且块状致密,与石灰岩的特征相似。
影片中还展示了哪吒用三昧真火将石矶娘娘身体大部分熔化的场景。那么,熔化石矶娘娘需要多高的温度呢?以玄武岩为例,无水玄武岩的熔点至少需要1100℃以上,而含水玄武岩的最低熔点约为700℃。这意味着,要想熔化石矶娘娘,三昧真火的温度至少要达到这一水平。
最后,关于石矶娘娘能否“东山再起”的问题,地质学家给出了答案。在不借助任何法术的情况下,石矶娘娘要想重新形成山脉,至少需要经历风化、搬运、沉积、压实、固结成岩、抬升等七个步骤,时间跨度可能长达上亿年。这一漫长的过程不仅揭示了地壳运动的缓慢与复杂,也让我们对石矶娘娘这一角色的“重生”充满了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