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领域,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全球科技圈。1月20日,深度求索与月之暗面两家中国AI公司,在几乎相同的时间点内,分别推出了技术路径相仿的DeepSeek-R1与Kimi K1.5多模态思考模型,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后续报道,OpenAI在相关论文中提到,这两家公司独立发现了与OpenAI o1推理模型相似的奥秘。然而,两者的发展轨迹却大相径庭。DeepSeek-R1迅速走红,成为全球AI领域的新星,而Kimi K1.5则相对默默无闻。
DeepSeek的火爆程度,从数据上可见一斑。微信指数显示,近30天内,DeepSeek的微信指数平均值高达5.9亿,峰值接近10亿,远超同期其他AI模型如豆包和Kimi。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DeepSeek的超高人气,也预示着AI领域格局的深刻变革。
随着DeepSeek的崛起,互联网大厂和AI初创企业纷纷做出不同选择。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的代表,迅速拥抱DeepSeek,不仅在微信中上线了“AI搜索”功能,还在腾讯元宝等应用中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这一举动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增添了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百度也宣布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尽管在百度旗下AI助手“文小言”APP上,DeepSeek-R1模型的应用还较为有限,但这一信号无疑表明了百度对DeepSeek的重视。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选择了拥抱DeepSeek。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I助手,作为国内AI领域的佼佼者,在面对DeepSeek的冲击时,选择了坚守自家技术路线。尽管豆包的月活数据在DeepSeek崛起后有所下滑,但字节跳动依然对豆包大模型充满信心,认为其能够在未来追赶上DeepSeek的水平。
与豆包相似,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也选择了独立发展道路。在DeepSeek爆火后,Kimi不仅未接入DeepSeek模型,还大幅缩减了投放预算,转而聚焦技术攻坚和应用层机会。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Kimi对自家技术的自信,也反映了AI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应对策略。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改变了AI领域的竞争格局,也引发了各大AI厂商的集体反思。腾讯通过拥抱DeepSeek,成功扭转了外界对其在AI领域战略模糊的印象;字节跳动则意识到在技术创新上的跟进速度不足,决定在未来加大投入和争先意识;而曾经的AI六小龙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纷纷调整战略方向以适应市场变化。
在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AI风暴中,各大企业纷纷展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有人选择拥抱变革,有人选择坚守自我,但无论如何,这场风暴都将成为推动AI领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