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数字媒介的普及,离乡者与家乡的情感联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相关研究表明,现代媒介,特别是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和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已成为离乡者了解家乡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媒介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家乡信息,还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再现,让离乡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家乡的变迁与繁荣。
在高速流动的现代社会,离乡者常常面临情感上的疏离与焦虑。然而,通过数字媒介,他们能够跨越空间限制,与家乡保持紧密联系。例如,一些政务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通过发布家乡的新变化、美食、习俗等内容,帮助离乡者在异乡找到文化归属感,增强身份认同感。这种“媒介化家乡”的现象,不仅为离乡者提供了安全感,还加强了他们与家乡的情感联结。
数字媒介还促进了离乡者与家乡之间的线上线下互动。离乡者不仅可以通过媒介了解家乡信息,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家乡的社交生活。这种互动不仅让离乡者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关怀,也让家乡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据专家分析,这种“个人—媒介—地方”的新型地方感,正逐渐改变着人与地方的关系,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情感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媒介在地方感的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社交时代,地方感不再仅仅是对地方的认识与辨别,更包含了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参与和依恋。通过数字媒介,离乡者可以重返故乡,建立对故乡的亲近感,从而维系着“人—地方”的亲密关系。这种新型地方感的形成,不仅有助于缓解离乡者的情感焦虑,还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媒介怀乡的情感也得到了深刻体现。例如,在师陀的小说《胡子》中,主人公马庆龙虽然身为土匪,但在面对敌人时却展现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他通过媒介了解家乡的信息,与家乡保持紧密联系,并在战斗中表现出对家乡的忠诚与守护。这种媒介怀乡的情感不仅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内涵。
数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离乡者与家乡的情感联系方式,还促进了地方感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媒介怀乡将成为未来社会中一种更加普遍且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