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诉衷情,新版越剧《琵琶记》闪耀国际舞台。浙江温州瑞安市,这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其中元末戏曲大家高明(高则诚)所著的《琵琶记》更是流传千古,成为戏剧文学的瑰宝。如今,这部经典之作再次焕发新生,由瑞安市越剧团精心打造的新版越剧《琵琶记》,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在2024年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新版《琵琶记》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编。剧组对剧情进行了精简,将原本繁复的情节压缩为两小时的紧凑演出,使得矛盾冲突更加鲜明,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同时,该剧在舞台设计上也别出心裁,采用了双层式舞台架构,上层展现剧作家的创作背景及瑞安鼓词艺人的演唱场景,下层则生动演绎了主人公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恨交织,这种创新设计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更深刻地展现了剧中的情感张力。
瑞安鼓词,这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曲艺品种,在新版《琵琶记》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入。编剧与导演在创作中保留了瑞安高腔唱段的韵味,同时加入了瑞安鼓词的艺术元素,使得该剧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促进了古老高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导演倪东海表示,通过情景创新与场景表现,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琵琶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音乐方面,新版《琵琶记》同样进行了大胆尝试,将中国戏曲传统乐器与现代交响乐等音乐元素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听觉盛宴。该剧在市场运营与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缺乏名角和资金的困境,瑞安市越剧团主动出击,深耕农村市场,建立村村联络机制,同时与艺术院校合作培养年轻演员,不断提升剧团的整体实力。
新版越剧《琵琶记》自推出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追捧。该剧相继亮相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剧种展演以及南戏经典文化周等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每到一处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孙红侠认为,新版《琵琶记》以文本为基石,以表演为中心,充分发挥了灯光舞美等人员的集体智慧,在打造舞台形式感的同时,注重故事的讲述与情感的表达,没有刻意追求歌舞化、程式化或戏曲化的场面,而是以一种“做减法”的方式,呈现出了极佳的舞台效果。
瑞安市在弘扬南戏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为传承与发扬南戏精髓,瑞安在市区繁华的忠义街上建立了南戏馆,并在此设立了中国南戏文化传承研究活动基地,常年为市民演出经典南戏剧目。同时,该基地还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播戏曲艺术,开设戏曲公益班,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戏曲的观众与年轻演员,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