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肉客公布2024年业绩,中国市场运营将暂停
近日,“植物肉第一股”别样肉客(Beyond Meat)发布了其2024年全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全年净收入为3.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3.83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4.9%。毛利润达到41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4亿元,毛利率为12.8%。然而,经营亏损却高达1.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1.3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47.8%,尽管与前一年相比亏损有所收窄。
自2021年以来,别样肉客的年收入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面对这一困境,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末暂停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并计划裁员95%,受影响员工数量约为20人。这一决定标志着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
别样肉客自2020年起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将其视为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最初,该公司通过与星巴克、西诺迪斯和肯德基等知名餐饮品牌的合作,成功将植物肉产品引入中国市场。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餐饮渠道的菜品选择,还为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
在餐饮渠道取得成功之后,别样肉客迅速进军中国零售市场。其产品先后上架盒马鲜生、麦德龙和山姆会员商店等线下零售终端,并在天猫、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拓展分销渠道。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并适应中国市场,别样肉客还在嘉兴经济开发区兴建了首个美国以外的生产工厂,并推出了包括别样猪肉、煎饺等本土化产品。
然而,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未如预期般顺利。中国与欧美饮食文化的差异成为一大挑战。中国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消费更多停留在尝鲜阶段,而非将其作为动物肉的替代品。中国市场上植物肉品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巨头如雀巢、联合利华旗下的植物肉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植物肉品牌也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中国植物基食品初创品牌累计获得48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2亿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其他植物肉品牌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一些品牌如“嘉植肴”、“植卓肉匠”、“植爱生活”和“Hey Maet”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逐渐降低,电商渠道的销售也呈现出萎缩趋势。别样肉客宣布暂停中国市场运营的决定,或许也预示着整个植物肉行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一次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