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刘长铭谈教育初心:让教学回归育人,远离“内卷”

2025-03-04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一个关键问题不断被提及:课堂教学改革究竟应指向何方?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原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给出了他的答案。

刘长铭强调,教学活动不应仅仅指向升学和考试,而应回归到育人的本质目标上。这一观点,在他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2017年从北京四中校长岗位退休后,刘长铭接掌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所远离“内卷”和残酷竞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和不同的特长优势,教育应致力于唤醒和鼓励这些潜能。

在润泽学校,刘长铭提出了“不争不卷,为孩子办一所好学校”的办学理念。他深知,当前学生厌学问题日益严重,而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正是教育背离了孩子的天性。他呼吁,教育应回归本真,让孩子在探索、观察、模仿、尝试、玩耍中学习,而非被逼迫、灌输、强制学习。

刘长铭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键。他强调,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是书本和分数。只有教师充满热情,学生才能受到感染,形成积极的职业精神。这一观点,在他早年的教育实践中已有所体现。在北京四中时,他曾出版过一本教育故事集《教育如此存在》,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教育的力量和作用。

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刘长铭认为,最大的难题不是分数,而是学生厌学。他分析道,学生天生爱学习,但厌学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因此,改革应致力于改变那些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习回归本真和乐趣。

在谈及提高教学质量时,刘长铭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教学方式的演变。从“向时间要分数”到“向强训要分数”,再到“向备课要分数”,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数,但代价高昂,且已走到尽头。他认为,下一步应向“人”要分数,即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状态,激发积极、热情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刘长铭还积极倡导项目式学习,认为学生的成长不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发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他鼓励教师设计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同时,他也强调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认为教学应建立起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好课的标准,刘长铭提出了“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他认为,一节好课不仅应传授知识,更应传授方法、联系生活和提升境界。这样的课,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展望未来,刘长铭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给学校教育模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充满期待。他认为,这些技术将有望支持更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年味中的非遗“守艺人”
为进一步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实守信经营,面向企业普及诚信与品牌建设的意义,指导企业加强诚信品牌建设,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以诚信为内涵,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有行业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作为扶持对象,旨在通过大力宣传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中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