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生态变革:从流量时代到品质与创新并重
近年来,内娱行业的风云变幻莫测,但这份莫测并非源于行业的衰败,而是革新与调整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预示着寒冬即将过去,万象即将更新。然而,在行业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决策失误的代价,稍有不慎便可能面临淘汰。
回顾2024年,内娱行业的复杂性挑战愈发凸显。一个正在建立中的复杂系统,各种变量相互交织,使得行业显得难以控制和理解。过去一年,明星、电影、剧集、综艺、纪实人文、音乐、线下演出市场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背后的逻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星粉生态的变革尤为显著。明星作为娱乐行业的核心,其孵化与走红方式正在发生内在变化。微博作为最重要的明星风向标,显示出了内娱依然强大的造星能力。85后花旦赵丽颖、刘亦菲持续沉淀国民影响力,90后生花肖战、杨紫稳居头部,而95后、00后新星的上升势头同样迅猛。虞书欣、丁禹兮等凭借热剧走红,通过微博与粉丝真诚互动,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热度。
值得注意的是,内娱造星的新趋势正在显现:拥有鲜明个人性格特色且能扎实塑造作品角色的演员更受欢迎。这体现了内娱市场正在回归理性,行业正在回归创作本质,明星正在回归“真实力”。同时,微博也为演员提供了流量扶持和数据支持,助力新人迅速走红。
内容逻辑同样在加速更迭。在“内容为王”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年的蓬勃造星必然伴随着内容的复苏与重构。电影市场见证了类型多元化与“她电影”的崛起,剧集市场精品化趋势凸显,综艺市场品牌向网综转移,头部爆款再次引领全网话题。纪实人文节目题材不断拓新,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热,数字音乐市场增长提速。
内容市场的进一步分众化成为显著趋势。电影领域,创新类型或题材的影片受到观众青睐,小众但口碑优异的文艺片、重映片也能因口碑获得关注。纪实人文节目同样呈现出类似趋势,热点题材如女性、医疗、公益、文旅、户外等备受瞩目。具备差异性的题材正在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观众对品质与创新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剧集市场的高质量作品如《繁花》《我的阿勒泰》等赢得了好口碑与市场反馈,综艺市场则通过迭代和新综艺的开拓实现了喜讯连连。音乐与演出市场,观众对品质与体验的需求同样显著提升,“全开麦”“嘉宾”等成为热议话题。
更重要的是,内容能否与观众实现深度情感连接,乃至提供进一步的互动,正在成为决胜关键。电影市场以情绪共鸣驱动观众的作品成功突围,纪实人文市场则通过真实反映社会现象、触及时代情绪痛点的作品撬动热议。音乐演出也开始被寄予更多情绪需求,老牌歌手演唱会、音乐节等形式占据越来越多市场份额。
营销逻辑的变革同样不容忽视。新旧体系更迭的影响不仅限于内容创作,传统营销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环境。一个自由开放、自然渗透的营销世界正在落地。爆款们的营销之道体现了整体规划上的全链路营销,以及能够形成共振、有来有往的情绪与议题成为营销中的关键因素。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例子。除了内容给力、传统宣发手段助力外,社交平台如微博也发挥了重要造势作用。通过热搜与广场讨论等形式,将媒体报道、同行贺图、二创热梗等第一时间放大,最终将“哪吒冲顶”打造成全民关注的文化现象。
综艺《歌手2024》同样注重全民共创、互动破圈。通过微博打通节目内外,欢迎网友举荐与歌手自荐,最终制造出2024内娱名场面。节目直播过程中,通过实时微博投票、打造“热搜小品专座”等方式,提升边看边聊氛围。
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也在被打破,营销变得越来越立体。线上内容提供更多线下体验,线下实体消费则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为用户制造更多参与感、仪式感。电影、演唱会等通过创意玩法吸引线上用户注意力,音乐演出则通过“音乐+”玩法覆盖文旅、科技等领域,实现高效破圈传播。
内娱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流量时代到品质与创新并重,星粉生态、内容逻辑、营销逻辑都在悄然变化。只有充分利用复杂系统的平台资源与技术工具,才能赢在起跑线、延伸终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