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百万保障”成新诱饵,中老年人如何识破电信诈骗陷阱?

2025-03-0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一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悄然兴起,让不少市民陷入了诈骗陷阱。这种诈骗方式利用了“共享屏幕”功能,假借“百万保障”业务到期需关闭自动扣费之名,对受害者实施诈骗。

上海虹口的许女士便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10月11日,她接到了一通自称某平台客服的视频电话。对方声称许女士在网购时不小心开通了微信“百万医疗保险”,若不及时关闭,系统将自动续保,每月扣费800元,并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起初,许女士半信半疑,但在对方的引导下,她确实在微信中发现了以“百万”开头的某项业务。随后,对方诱导许女士登录了一个虚假的客服网站,并要求她填写所谓的“退保代码”并进行刷脸认证。然而,这个“退保代码”实际上是转账金额,而刷脸验证则变成了扫脸支付,结果许女士的9000余元就这样被骗走了。

事实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中的“百万保障”均是一种自动开启的安全设置,不仅完全免费,而且不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当接到类似视频电话,以关闭“百万保障”或“百万医疗保险”为由,要求共享屏幕进行操作时,市民应高度警惕,这极有可能是诈骗行为。

据反诈中心统计,此类“百万保障”诈骗的受害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认知能力下降以及拥有一定经济收入等特点,实施各种诈骗手段。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骗局,让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

为了增强中老年人群体的金融知识和防诈骗意识,有效预防新型网络诈骗,保护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消费金融专家提醒广大中老年人应保持高度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和银行账户等信息。同时,建议定期更换复杂密码,并开启双重验证等安全设置,以进一步增强账户的安全性。

中老年人还应积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在面对可疑电话或信息时,要保持冷静,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关爱,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提高防骗意识和能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