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专家重新强调了阅读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的重要性,引用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这一观点再次提醒人们关注阅读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核心作用。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教育界整理并推广了十种有效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增补、删除、调整语序、保留原词、扩展内容、凝缩表达、直译、意译、替换词汇以及选择恰当词义。
在增补方面,翻译时需要补充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或宾语,以及使语义明确的关联词。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应译为“(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删除则主要针对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助词等虚词,这些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词汇,因此无需翻译。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即为发语词,翻译时可直接删除。
调整语序主要用于处理文言文的倒装句,将其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使句子更加通顺。
保留原词主要针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等,如年号、地名、人名等,在翻译时可保持不变。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和“巴陵郡”可直接保留。
扩展内容主要用于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转换,以及言简义丰的句子的扩展。例如,“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中的“役”和“赋”可扩展为双音节词。
凝缩表达则用于处理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将其意思凝缩为简洁的表达。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凝缩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文言文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紧扣原文,按原文词句进行对等翻译;意译则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体现原作神韵风貌。例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直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替换方法主要用于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以及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中的“愚”应替换为“我”,“悉”替换为“都”。
最后,选择恰当词义是翻译文言文时不可或缺的一步。由于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因此需要仔细选择词义以确保翻译准确。例如,“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兵”应选择“兵器”这一义项。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育界还将这些翻译方法编成了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这些方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翻译工具,也加深了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