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领域,DeepSeek的崛起无疑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而字节跳动作为科技巨头,其应对策略尤为引人关注。
面对DeepSeek的来势汹汹,字节跳动展现出了谨慎而复杂的态度。尽管众多同行纷纷接入DeepSeek,试图借此东风提升流量,但字节跳动却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其非核心业务,如悟空浏览器、即梦等To C应用,以及B端的飞书、火山引擎等产品,率先接入了DeepSeek。然而,字节跳动的两大核心应用——抖音和豆包,却迟迟未向DeepSeek敞开大门。这反映出字节跳动在应对DeepSeek时,既想抓住机遇,又不愿轻易放弃自研大模型的决心。
字节跳动的应对策略体现了一种“既要又要”的智慧。一方面,通过体量较小的业务接入DeepSeek,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核心业务则专注于自研大模型,力求在AI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一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飞书在接入DeepSeek后,其苹果App Store免费榜排名飙升,便是明证。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在自研大模型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近期,抖音开始测试接入豆包的AI能力,开放了短视频播放界面和消息列表内的超级入口,这一举动标志着字节跳动在自研大模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豆包大模型推理模式的上线,更是覆盖了问答、搜索、写作和阅读等多个场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DeepSeek的成功不仅宣告了开源大模型的阶段性胜利,也证明了推理能力将成为未来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字节跳动加快了自研大模型的步伐,豆包等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字节跳动的自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反应速度一度被指慢于同行,CEO梁汝波也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对此提出批评。
尽管如此,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投入却毫不吝啬。据统计,仅在2024年,豆包在投流上的花费就超过了10亿元,这一大手笔的投入使得豆包迅速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AI应用之一。同时,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也达到了惊人的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三家的总和。
在DeepSeek的冲击下,字节跳动的态度更像DeepSeek出现前的腾讯。过去,腾讯以“克制”著称,但在AI领域,腾讯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腾讯元宝等产品的迅速接入DeepSeek,以及微信对DeepSeek的灰度测试,都表明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推进。
然而,对于字节跳动而言,自研大模型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DeepSeek的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大厂接入的深度也越来越深,这对外界对“自研+平台”模式的信心构成了考验。同时,大厂的模型在不断迭代,DeepSeek的进步也不容小觑。因此,字节跳动需要在自研大模型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字节跳动的自研决心和投入将成为关键。如果字节跳动能够坚定自研方向,持续加大投入,那么豆包等自研产品有望在AI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字节跳动也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以确保自研大模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