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中国铁建上市17年市值反降,投资者质疑:市值管理何在?

2025-03-10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中国铁建,这家由铁道兵部队转型而来的特大型建筑央企,近日迎来了其在A股市场上市的第十七个年头。从青藏铁路到京沪高铁,这些标志性工程不仅展示了中国铁建在国内基建领域的强大实力,更成为了国家的骄傲。而最新中标的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段项目,再次证明了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在保持传统基建业务优势的同时,中国铁建正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为此,企业专门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总院,致力于智能建造、新能源基建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董事长戴和根更是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发展竹基复合材料的建议,旨在绿色建材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增长路径。其旗下房地产平台成功发行的11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低至2.89%,创下了年内同类产品的新低,这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也为中国铁建在新兴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中国铁建的营业总收入从2019年的8304.5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379.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2%,但其归属净利润的增速却明显放缓,甚至在2023年出现了2.05%的负增长。这一趋势反映出基建行业面临的利润率持续承压的现实困境。特别是当2022年营收突破万亿大关时,净利润增幅虽达到8.06%,尚能跑赢收入增速,但到了2023年,两者却出现了反向背离。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且残酷。中国铁建上市首日创下的1216亿元市值纪录,在历经十七年的发展后,反而缩水至1125亿元。这种营收规模增长与市值萎缩的倒挂现象,不仅揭示了传统基建行业估值中枢下移的客观趋势,也暴露了中国铁建在业务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当新签合同额已突破3.2万亿的庞大体量,而营收增速却遭遇3.8%的天花板时,如何实现质量型增长成为了这家基建巨头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市值下降和股价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情况,投资者在多个平台上表达了关切。特别是在“证券互动平台”,有投资者直接提问:“公司称正积极研究落实证监会、国资委关于市值管理文件要求,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但为何我们看不到公司贯彻市值管理的任何行动?”对此,中国铁建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未来将根据监管机构出台的考核办法,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估值合理回归。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中国铁建不仅需要继续巩固在传统基建领域的优势,还需要在新兴领域寻找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优化,提升盈利能力,进而推动市值合理回归。这不仅是对中国铁建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基建行业转型升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