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乙女游戏作为新兴的数字文化消费形态,在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并吸引了大量青年女性玩家的关注。这类游戏以模拟恋爱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剧情、精美的立绘和动听的配音,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情感体验。2017年,首款现象级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的问世,更是将这一市场推向高潮,其首发月流水突破三亿元,成为国产乙女游戏发展的里程碑。
乙女游戏源自日本,以女性为受众,让玩家在游戏中与多位男性角色建立恋爱关系。这种游戏形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中个体通过情感消费来满足情感需求的趋势,还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成为女性玩家探索亲密关系、拓宽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乙女游戏逐渐受到关注,但大众对其认知仍较为有限,不少玩家在解释这一游戏形式时感到困扰。
为了深入探讨乙女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及其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了18位成年女性玩家的游戏历程。研究发现,乙女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可以归纳为三类:游戏符号的沉浸体验、拟亲密关系的探索与满足、“我本位”的感知与接纳。这些体验不仅丰富了玩家的精神世界,还通过内化感受、经验传递和反身性思考三种路径,形塑了她们的现实生活。
在游戏符号的沉浸体验中,玩家从游戏卡面、人物立绘和配音中获得审美愉悦,并从游戏剧情中获得故事性满足。乙女游戏通过构建陪伴系统,为玩家提供日常性陪伴,具有工具性价值。例如,一些玩家会在工作或学习时利用陪伴系统,让游戏角色“监督”自己,从而提高效率。
在拟亲密关系的探索与满足方面,乙女游戏为玩家提供了建立理想化关系的契机。玩家能够与喜欢的角色建立深度关系,并在互动中了解更为真实而完整的角色。这种理想化的亲密关系不仅为玩家提供了情感支持,还反映了她们对现代两性关系的探索和对平等地位的向往。
“我本位”的感知与接纳则体现了玩家在游戏中对自我主体性的关注。她们以第一人称视角感受自主的自我,并在游戏中重塑自我叙事、增进自我认同感。例如,一些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因爱而生的自我”和“能够被爱”,从而提升了自我认同感。
乙女游戏不仅为玩家提供了娱乐和情感满足,还通过游戏体验形塑了她们的现实生活。玩家在代入游戏角色时,将真实的情感投注于游戏世界中,并内化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同时,游戏的剧情为玩家展现了多元的经验,使她们在推动剧情和拟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启发,进而丰富个人经验、改变行动策略和生活态度。
在自我意识层面,玩家通过内化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发,重塑了自我认知。例如,一些玩家在游戏中学会了取悦自己、关注自我情绪和想法,从而提升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认同感。在生活方式层面,乙女游戏丰富了玩家的生活,改变了她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决策。在社会关系层面,乙女游戏为玩家提供了拟社会互动的空间,影响了她们的恋爱观和社交圈。
本研究认为,乙女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历程体现了她们在需求满足、亲密关系、自我意识三方面的主体性发展。通过乙女游戏,玩家不仅获得了情感支持和自我认同,还探索了现代两性关系的新型形态。这种游戏体验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消费过程,更是青年女性借助虚拟空间进行“自我实践”的重要途径。
在数字化时代,乙女游戏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情感消费形态,为玩家提供了情感支持、关系探索与自我认知的私人空间。青年女性通过乙女游戏重新审视自我和生活方式,希望摆脱传统父权文化的桎梏,并从游戏中获得指引与寄托。乙女游戏以“爱”为主题,为玩家提供了互动空间,使她们在游戏中探索“爱自己”的具体路径、建构强有力的精神内核,并提升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