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人脸识别防熊孩子游戏充值:专家称有效但需警惕风险

2025-03-14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熊孩子”在网络游戏中进行大额充值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催生出一条以“游戏代退费”为名的诈骗产业链。一些不法中介和商家利用家长急于挽回损失的焦虑心理,以协助未成年人网游退费为诱饵,骗取家长钱财,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社会热点,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某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未成年人网游充值及其引发的退费纠纷问题。会上,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姚志伟教授指出,中国在未成年人网游充值方面的防范措施已相当严格,各大游戏平台均实行了用户实名制,并对未成年人的充值和游戏时间做出了明确限制。

然而,尽管如此,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款纠纷仍然时有发生。姚教授认为,这背后除了技术问题外,家长的责任也不容忽视。他指出,如今孩子常常需要使用家长的手机完成家庭作业,而家长自己的游戏账号也往往已经过成年认证,孩子可以轻易使用,这样的情形很难完全避免。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消费,姚教授建议游戏厂商应深入监控用户行为。例如,通过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并与之前的操作主体行为进行对比,当发现用户行为发生显著变化时,可以推断出当前用户可能是未成年人,并要求其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然而,姚教授也强调,行为监控和人脸识别虽然能增加识别概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成本高和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姚志伟教授进一步指出,家长希望平台能使用更有效的手段确认用户身份,但平台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以最小必要原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人脸识别方法虽然有效,但未成年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因此,不能要求游戏厂商无限制地使用人脸识别,而应依法有节制地使用。

姚教授还强调,除了游戏厂商的防范外,家长和学校也应共同努力,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了解孩子在网络中的行为,并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则应提高网络素养和能力,了解平台设置和网络消费规则,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合理应对。同时,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安排更有意义的活动,以取代游戏带来的短暂快乐。

在制度建设方面,姚教授提到,国家网信办去年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要求,未成年人模式应支持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如果这一要求能够得到落实,将大大增强家长的监管能力,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网游充值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