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海外战略调整,开普勒互动成亮点
网易近期在海外市场的一系列动作备受瞩目。从关闭多家海外工作室到裁员缩编,网易似乎正在收缩其海外业务的触角。然而,在这场大规模的战略调整中,开普勒互动(Kepler Interactive)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网易的海外版图。
在过去的一年里,网易关闭了在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地的多个工作室,包括日本樱花工作室、加拿大Worlds Untold工作室和美国Jar of Sparks工作室等。同时,一些仍在运营的工作室也经历了裁员和缩编,如加拿大Skybox Labs工作室。产品方面,网易在日本地区停运了《魔女的泡汤生活》《开放空间: Over Field》和《阴阳百鬼物语GO》等多款游戏。
网易CEO丁磊在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未来网易的研发资源将根据产品表现进行分配,对于低效且前景不佳的项目将果断刹车。这一战略调整的背后,是网易对国内团队主导的海外爆款如《七日世界》和《漫威争锋》等游戏的信心。网易正逐渐转向“立足国内团队,出征全球市场”的新模式。
然而,网易早期的海外布局并非没有收获。开普勒互动就是网易海外投资的一颗硕果。这家发行商自成立之初便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其发行的《师父》等游戏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据全球初创企业投资分析平台Tracxn的数据显示,开普勒互动的估值已高达5.15亿美元,网易的这笔投资无疑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开普勒互动之所以能够在发行领域脱颖而出,得益于其独特的发行模式。该公司由多家独立游戏工作室联合组成,包括A44、Alpha Channel、Awaceb、Ebb Software、Shapefarm、Sloclap和Timberline Studio等。这些工作室在开普勒互动的平台上共享发行资源和收益分配,同时保持各自的创意独立性。
开普勒互动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发行的游戏上,更在于其模式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通过透明的利益机制和资源共享理念,开普勒互动为独立游戏工作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这种“开发者共同所有权+独立运营+资源共享”的模式在当前市场上堪称孤品,为独立游戏的发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这种模式在国内是否可行呢?目前来看,困难重重。首先,资金问题是一大难题。国内独立游戏市场虽然持续发展,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大多数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已经过市场验证或大厂背书的项目。国内独立开发者相对羸弱,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厂。要想集结一批有能力、有资源且具备持续产出能力的独立游戏团队并非易事。
尽管如此,开普勒互动的成功仍然为国内独立游戏发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国内或许也会出现类似开普勒互动的发行商。中国独立游戏联盟CiGA等组织也在积极推动独立游戏的发展,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开普勒互动在发行上的心得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凭借直觉寻找内部人员感兴趣的游戏,并认为大胆、有趣的游戏仍然值得押注。这种以开发者为中心、注重游戏创新和独特性的发行策略,或许能够为国内独立游戏的发行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