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小学生竞选大队委的活动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地点位于昆明市某小学。
与传统的竞选方式不同,该校的竞选流程显得尤为特别。首先,候选人需通过PPT进行自我介绍与展示,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展示了他们超乎年龄的PPT制作技能,令人印象深刻。
紧接着,才艺展示环节更是将竞选推向了高潮。朗诵、唱歌、跳舞,孩子们的多样才艺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然而,这也引发了不少质疑:竞选学生干部,真的需要如此多样的才艺吗?大队委的职责是服务同学,而非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
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竞选中的结构化面试环节。候选人需随机回答各种刁钻问题,如“如果大队委的工作影响了课间玩耍怎么办?”等。孩子们不仅不怯场,反而用标准的“官腔”流利回答,一股官僚气息隐约可见。这种“早熟”的表现,不禁让人担忧起背后的教育环境。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从小给孩子灌输“官本位思想”,会影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反感,认为这样的竞选方式偏离了初衷,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与功利。
事实上,学生干部本应是服务同学的代表,如今却成了某种荣誉和特权的象征。孩子们纯真的年纪,被大人的人情世故所沾染,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在网上流传的段子中,小学生班干部职务的大小甚至被细致划分,令人震惊。
更有甚者,一些孩子不仅渴望权力,还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深圳某小学班长因同学未遵守纪律而拳打脚踢,私下还索要礼物;河南某高中学生会干部没收同学手机后私自收费;安徽某小学班干部向同学索贿万元……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官场厚黑学”对孩子世界的渗透。
人类的本质是模仿,孩子们在模仿大人的过程中,无形中吸收了“官僚文化”。当他们学会用套路讨好他人、用人情世故掩藏内心时,其心理发展可能会产生异化。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是好事,但过早地让他们窥见成人世界的黑暗与不堪,却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真正的领袖气质、责任感和尊重,并非通过华丽的言辞和头衔来体现。而是体现在为同伴撑伞的瞬间、弯腰捡起纸屑的背影以及俯下身帮助弱者的时刻。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完整而真实的人”,而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