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上海三所私立名校办学终止,诺思兰顿成国际教育圈资质风暴缩影

2025-03-25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近日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包括上海诺思兰顿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在内的三所民办学校因办学许可证到期而自然废止,这些学校将不再拥有办学资格。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50条的相关规定,这类情况将直接导致办学资格的终止。相关学校需自行完成财务清算,并前往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上海诺思兰顿学校,曾被誉为“临港新片区教育改革开放标杆”的高端国际学校,自2021年9月创立至2025年终止办学,仅存在了短短三年半的时间,成为近年来上海国际教育圈资质审查风暴中的又一典型案例。

回顾2021年9月,诺思兰顿学校高调亮相,凭借其临港集团的国企背景和IGCSE/A-Level+AP课程体系两大王牌,备受瞩目。据校方透露,截至2023年4月19日,该校首届毕业生100%获得了世界前100院校的预录取通知。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诺思兰顿学校的办学许可证上载明的“培训资质”与其实际开展的学历教育存在根本性矛盾。由于未取得独立教学用地,无法满足民办高中“生均15平方米”的场地要求,其办学许可证始终停留在“培训资质”状态,无法升级为普通高中牌照。2023年上海新政明确要求“按许可证载明内容办学”,而诺思兰顿的课程体系与培训资质不符,最终被判定为“无实际办学行为”,导致学生被迫转学。

自2023年起,关于上海诺思兰顿国际高中终止办学的传闻便不绝于耳。尽管该校同年4月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明确否认了“濒临倒闭”的传言,但此后官方渠道再无实质性更新,其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相继陷入沉寂,为这场风波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2023年6月,诺思兰顿宣布与诺美学校合并,99%的教师及97%的学生转入诺美。这一看似“软着陆”的操作,实则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合并后,诺美校长由诺思兰顿原校长担任,但两校资质类型不同,学生转学后需重新适应课程体系,家长对“合并即停办”的质疑持续升温。尽管临港集团拥有国企背景,但仍未能突破场地限制,最终仍需依赖政策套利模式,凸显了民办教育中资本与教育本质的错位。

事实上,诺思兰顿的关停并非孤立事件。自2021年“双减”政策启动以来,教育领域资质审查逐步升级。首先是资质合规性审查趋严,2023年9月实施的《上海市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民办学校必须按许可证载明内容办学,禁止伪造、出租证照,且许可证到期未延续将直接注销。其次,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对长期无实际招生、办学行为的机构采取“到期废止”强制措施。2024年至今,上海闵行、奉贤、静安等区已累计公告废止超10所民办学校资质,浙江金华、重庆渝北等地也跟进了类似清理行动。

诺思兰顿的终止办学,既是政策利剑下的个案,也是国际教育行业“去泡沫化”的缩影。当资本扩张的喧嚣逐渐退去,教育机构唯有以合规为底线、以质量为核心,才能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稳步前行。诺思兰顿事件中,400余名学生被迫转学的代价,无疑为家长们在择校时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需以“长期主义”视角审视学校,避免因追逐“国际化”标签而陷入“失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