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秋季高考的日益临近,备受瞩目的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往年惯例,39所试点高校预计将在3月底前陆续发布本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开启一扇通往985高校的大门。
自2020年正式实施以来,强基计划已成为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重要渠道。该计划重点布局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域,以及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旨在培养未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强基计划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涉及专业日益丰富,招生形式也持续优化。数据显示,该计划实施前三年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两校合计录取人数近2000人。
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迎来新的变化。多所高校新增或扩大了招生专业,如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武汉大学则首次将地球物理学纳入强基计划招生范围。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分别增加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育种科学等专业。
在选科要求方面,强基计划对理科类专业的招生科目进行了明确界定,多数高校要求考生必须选择物理和化学组合。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在2024年的强基计划中,对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力学等专业提出了更严格的选科要求,从原先只需选物理变为必须选择物理和化学。
选拔方式的创新也是2024年强基计划的一大亮点。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引入了“单科破格入围”的新模式,对高考数学单科成绩优异的考生给予破格入围学校考核的机会。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高校对学科特长的重视,也为单科能力突出但总分稍弱的考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部分高校在入围成绩计算上也进行了调整,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这一调整旨在更全面地评估考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在高校考核环节,各校设置的笔试和面试比例各不相同。一些高校取消了笔试环节,更加注重面试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面试过程中,高校会重点关注考生的志向、兴趣、天赋是否与强基计划学科相契合,以确保选拔出的学生能够真正投身于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