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宠物领养领域,“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倡议旨在减少流浪动物数量,鼓励人们通过收养或从救助机构获取宠物。然而,一些商家却打着领养的旗号,行销售之实,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
近日,多位消费者投诉称,他们在一些宠物商店遭遇“明送实卖”,被诱导签署分期协议,以领养名义被要求连续付费长达十多个月。这些消费者表示,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免费领养宠物,结果却陷入了长期的消费陷阱。
为了揭开这些“领养店”的真面目,记者前往郑州一家宠物领养店进行了实地探访。店内展示柜中摆放着多只可爱的小猫,但当记者询问领养要求时,店员却表示,虽然猫可以免费领养,但领养人需要每月在店内购买指定价格的猫粮套餐,持续18个月。套餐价格根据猫的品种不同,分为268元、398元、488元等多个档次,且产品由店家选定,不能更改。
张女士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领养信息后,添加了商家微信。商家告诉她,猫是免费领养的,但为了保证猫的生活质量,需要每月支付388元购买猫咪用品。商家还承诺,张女士学习好养猫知识后,可以随时解除协议。然而,当张女士提出解约时,却遭到了商家的拒绝。张女士提供的订单详情显示,她需要通过支付宝进行扣款,共需付款20期,总价高达7760元。
记者尝试通过多平台检索商家信息,均未找到联系方式。通过张女士提供的信息添加商家微信后,记者也未得到任何回复,反而被直接拉黑。记者发现,张女士在支付宝签约的协议上显示甲方为隆名商贸,但处理售后问题的客服企业微信认证信息却显示为“卓世博尔宠物”。天眼查数据显示,隆名商贸的主营行业与宠物业务无关,这进一步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
对于商家的这种行为,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马斌表示,若宠物市场价值低于或接近商家要求的总费用,那么该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领养,而是变相的销售行为。商家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猫粮和猫砂,存在误导性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协议。
“救助机构的领养通常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喵星救援(郑州)营地负责人张先生提醒,领养人应通过实地查看和资质核验等手段确定对方是否为正规救助机构,以免爱心被利用,造成经济损失和情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