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胖都来”碰瓷“胖东来”:零售界的模仿秀,能否演出灵魂?

2025-03-28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一场围绕商场命名的风波在中国零售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事件的焦点是一家位于浙江海宁、尚未开业的商场“胖都来”,因其名称与业界知名巨头“胖东来”仅有一字之差,迅速成为舆论热点。胖东来方面迅速作出强硬回应,表示法务部门已介入评估是否构成侵权,而“胖都来”方面则回应称,商场命名源于老板都姓“都”,并表示有向胖东来学习的意愿。

此次事件并非孤立存在,它揭示了中国商业环境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搭便车”现象。此前,美宜佳成功起诉“美怡家”商标侵权并获胜诉赔偿,同样凸显了行业内“蹭名术”的泛滥。胖都来老板都建明名下注册的多个类似商标,如“胖都来”、“淘都来”等,无疑显示了他对流量效应的精准捕捉,反映出一种“与其深耕细作,不如巧妙搭车”的商业逻辑。

舆论场上,公众对此事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老一辈人士严厉批评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而年轻一代则以一种戏谑的态度看待这场风波,甚至认为“胖都来”成功接住了这波热度。法律界人士则明确指出,这种行为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揭示了商业道德与流量经济之间的激烈碰撞。

胖东来之所以能在零售业独树一帜,被誉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关键在于其卓越的服务品质。从周二闭店让员工休息,到设立“委屈奖”安抚员工情绪,再到将大部分利润分配给员工,胖东来的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相比之下,“胖都来”虽试图通过命名蹭热度,却难以复制胖东来“以人为本”的核心基因,因此在开业前就已陷入信任危机。

在商品层面,胖东来通过联合采购压缩成本,实现了“一件羽绒服仅赚3毛钱”的薄利模式,展现了其强大的商品力。而“胖都来”的母公司浙江艺淘服饰,虽然主业为服装,但跨界进入商超领域,其供应链能力备受质疑。零售业的本质在于商品,而非文字游戏,这一点在胖东来与“胖都来”的对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一直秉持着“不盲目扩张,只做行业样板”的理念,多次批判行业内因盲目扩张导致质量下滑的现象。这种反资本逻辑的坚守,与“胖都来”成立仅一个月便高调碰瓷的浮躁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快钱思维或许能带来一时风光,但永远无法打造出百年品牌。

在山东等地,银座、家家悦等商超曾试图对标胖东来的服务标准,进行门店环境和商品结构的改造,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再次证明,胖东来的成功并非简单的模仿所能复制,而是其独特价值观的胜利。当代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成熟,他们用脚投票,选择那些真诚对待顾客、不玩套路的品牌。胖东来在“红内裤事件”中,通过发布53页的检测报告和百万追责声明,展现了其对品牌声誉的极致维护,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相比之下,“胖都来”虽然试图以调侃的态度应对争议,但实质上只是在算计如何将争议转化为免费营销,这种做法在消费者眼中早已失去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