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多方消息透露,长和原计划在4月2日前签订出售协议,但这一进程出现了重大变化。
3月28日,有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长和在下周并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巴拿马港口出售的协议。这一消息与此前长和计划在4月2日前完成交易的报道大相径庭。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也表示,已注意到此交易,并将依法进行审查,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李嘉诚(资料图)
长和集团与贝莱德集团关于港口出售业务的签约协议原定于4月2日举行,但多家媒体在3月28日突然报道,该协议已被取消。虽然长和集团尚未就此事发布正式声明,但据港媒报道,4月2日只是双方交易窗口的开始日期,并非截止日期。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交易已被推迟,但未来是否会被取消,仍需观察后续发展。
彭博社报道称,中方已要求国有企业暂缓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这对长和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中国市场对其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持,长和集团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出售港口带来的收益,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面对这一局势,长和集团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据《星岛头条》报道,长和已明确表示下周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同时,《大公报》发表社论,质疑长和港口交易的非正常商业行为,并呼吁从维护香港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审慎处理。
关于李嘉诚暂缓交易的原因,分析指出,一方面,港府一直在与长和沟通,试图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李泽楷来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也被视为李家态度可能改变的信号。长和目前声称,4月2日并非真正的最后期限,而只是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
长和公布出售港口消息时,其股价曾因此大涨33%,市场对这笔巨额套现充满期待。然而,随着舆论的发酵和监管层态度的明确,长和股价开始下跌。短短数日内,长和系市值损失高达数百亿港元。3月28日港股开盘时,李嘉诚旗下多家旗舰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行,截至目前,其旗下公司市值总计已蒸发近781亿港元。
港口(资料图)
长和财报显示,其港口业务收益在2024年同比增长11%,EBITDA利润率高达41.6%。此时高价套现的行为引发了“赚够就跑”的质疑。若取消交易,长和可能面临美方的报复;若强行推进,则可能得罪中方。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直言,长和已陷入自我制造的死局。特首李家超则强调依法依规处理,并要求反对胁迫手段,这被解读为既维护法治,又暗挺企业抵抗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