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一场聚焦视听科技未来的盛会——“2025视听科技论坛”在北京郎园Station中央车站盛大举行。此次论坛由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携手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与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共同探索视听技术的下一个十年。
论坛在首都视听产业协会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秘书长胡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邱章红作为主任致开幕词。邱章红回顾了过去十年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超高清技术的普及到沉浸式体验的突破,再到AIGC的爆发与元宇宙、空间计算的深度融合,这些变革重塑了我们的视听世界。他强调,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全景推演”,聚焦技术跃迁、场景革命与人文思考,激发前沿智慧,探寻视听技术的未来方向。
在基地推介环节,重庆市青联委员、永川融媒体中心主编郭凯详细介绍了“永川科技片场”的建设成果。永川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成功打造了拥有完善配套服务链条和强大后期制作能力的现代化影视基地。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入驻,承接了包括国家级项目仿真、知名游戏CG及电影《长津湖》在内的多部优质项目,展现了其作为区域性科技影视基地的巨大潜力。
人工智能,尤其是AIGC的飞速发展,成为此次论坛的焦点。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马平指出,人工智能对影视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文化主权风险、算力壁垒等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强调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中影集团在智能修复、虚拟拍摄及AI多语种译制等方面的探索。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则以其核心技术平台“IQStage”为例,分享了爱奇艺在虚拟制作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虚拟制作在剧集创作中的应用。
中影年年AIGC+3D产品线总负责人魏瑜聚焦AIGC+3D技术对数字文娱生产与交易生态的重构,提出了通过生产民主化、体验升维和交易范式变革,推动行业迈向价值共生的观点。天工异彩副总经理、CTO周辉着眼于VFX制作环节的痛点,提出引入有向无环图架构,结合数据标准化和AI技术,实现全局重构,提升制作智能化水平。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俊则分享了AI视频生成工具对行业变革的深刻影响,以及LED虚拟拍摄技术的重要贡献。
此次论坛不仅汇聚了行业智慧,还通过众多实践案例与前沿探索,清晰地勾勒出了技术赋能下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AI基础模型、打破算力壁垒与数据孤岛、坚守伦理底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讨论促使业界在拥抱技术红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认知与深刻的反思,寻求创新与规范的平衡点。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首都北京在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力,也为产业界应对变革、把握机遇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