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成见之山,能否逾越?——探讨《哪吒》背后的社会心理

2025-04-30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日,关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自信的探讨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深入阅读相关材料,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动画电影从萌芽到繁荣,再到低迷与探索发展期的全貌。

中国动画电影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万氏兄弟被誉为“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他们不仅创作了中国首部动画作品《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还完成了《大闹画室》和《铁扇公主》等经典动画短片。其中,《铁扇公主》作为亚洲首部动画长片,以其创新性的创作手段和浓郁的东方审美趣味,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电影迎来了繁荣期。这一时期,民族风格日益成熟,涌现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和《大闹天宫》等经典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动画电影,并培养了一批原创动画人才,将中国动画电影推向了顶峰。

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电影陷入了低迷期。受历史原因影响,动画创作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动画电影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了距离。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中国动画电影开始逐渐走出低迷,进入探索发展期。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积极向国外学习,但在模仿过程中也暴露出本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如何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成为动画创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中国动画电影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以《哪吒2》为例,该片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还通过叙事上的文化认同建构、技术工业与文化美学的双向赋能以及网络口碑与大众情绪的共振效应,展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多维度呈现。影片通过颠覆性改编经典神话,注入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实现了文化自信的主动创新。

在技术上,《哪吒2》也取得了显著突破。从三星堆青铜器提取“结界兽”原型,将饕餮纹融入角色设计,这些细节上的精细化再现,被网民称为“用科技复活历史的DNA”。影片还通过“川渝文化植入”,将地域文化升华为普世价值载体,进一步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内涵。

从《哪吒2》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技术和文化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萌芽期的艰难探索到繁荣期的辉煌成就,再到低迷期的困境与反思,最终进入探索发展期的创新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动画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未来,中国动画电影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注:上表简要概括了中国动画电影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展示了从萌芽期到探索发展期的技术探索、民族特色、文化融合挑战及技术美学突破等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