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作品主题展览,以“焕新非遗,经典传承——寻找校园手艺人”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动手能力。
此次活动于4月1日拉开帷幕,围绕剪纸、拓印、捶草印花、扎染等传统技艺展开,共设置了“花草凝韵”、“墨韵传拓”、“染间絮语”和“妙剪生花”四大体验区域。学生们在这些区域中仿佛踏入了寻宝之旅,深入探索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花草凝韵”区,学生们利用校园内的银杏叶、三叶草等植物,通过捶打的方式在棉布上留下自然的印记。其中,《枝上小鸟》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学生们巧妙地用花叶拼贴出盛夏翠竹,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而在“墨韵传拓”区,学生们则展现了古老技艺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他们不仅拓印了黄鹤楼、长江大桥等武汉地标,还巧妙地融入了武汉文化符号和校徽,作品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彰显了校园风采。
剪纸区同样精彩纷呈,学生们以细腻的刀工勾勒出吉祥图案、二十四节气传统窗花等作品,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而扎染区则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布帛经过染缸的浸润,展现出独特的纹路。既有青花瓷般的素雅白蓝经典,也有彩虹般的绚丽彩色创新,让人充分领略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该校七(22)班的王瑞熙与父亲共同制作的灯笼龙“润润”和螃蟹灯“蟹黄宝”也备受瞩目。这些灯笼以竹条为骨架,布料为皮,制作精细,鳞片栩栩如生,螃蟹灯的钳子还可以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观赏。王瑞熙表示,这两个手工非遗灯笼是他们父子俩共同完成的,从裁剪竹条、烤制弯曲到裁剪布料、缝制裹皮,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该校七(13)班的黄钰雯在观看完非遗作品展后表示:“今天在学校看到了同学们的作品,真的很震撼!扎染的花纹在布料上舒展绽放,剪纸的镂空图案讲述着生动的故事。还有同学们用橡皮雕刻的长江大桥、黄鹤楼和校园轮廓,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据该校副校长黄涛介绍,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从“观看”到“动手”,从“模仿”到“创造”,还提升了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传统工艺的智慧与美学。同时,这次活动也为非遗在校园中的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