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以“教师第一”理念打造心理绿洲
在升学压力日益加剧的当下,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异常率显著低于同类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也数十年保持低位,成为了教育界的“心理绿洲”。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长沙市一中坚持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全面培养策略。
长沙市一中,作为三湘基础教育的标杆,其育人成果揭示了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深层规律。学校认为,当教育真正摆脱功利化束缚,回归“立人”之本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不再是核心议题。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学校构建的以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体系”。
在长沙市一中,“教师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只有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与生命丰盈,才能真正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理念并非空谈,而是通过制度、资源、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得以落地。学校管理层摒弃“管控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将教师视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努力营造平等、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
在长沙市一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尊严、工作幸福感被置于优先地位。学校通过文化营造、制度保障、资源倾斜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与创造力。平等是这一文化维度的关键词。在长沙市一中,领导与干部、干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历来都非常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历任校领导都极具亲和力,真正做到了和教师一条心,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评价则是制度维度的关键词。长沙市一中不将分数作为办学的指挥棒,而是从多维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学校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认为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找到成长的痛点及未来努力的方向,进而提供具体的成长支持。
创新则是专业维度的关键词。长沙市一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给予教师犯错误的机会。学校明确规定,在坚守师德底线和教育质量核心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可自主设计课程模块、创新评价方式,甚至申请“教学特区”进行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实验。这一举措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热情,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长沙市一中,教师们感受到了职业尊严与发展可能,“以校为家”的文化自然成形。新老教师之间既是同事也是家人,他们共同传承着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良品质。历史教师刘恋就是其中的代表。她被长沙市一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上散发的精神与魅力打动,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她每天早早到校,晚上守着学生上完晚自习才离开,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学生们在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她也获得了多项荣誉。
长沙市一中的“教师第一”理念不仅让教师实现了个人成长与职业幸福,更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先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