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一家非遗工坊正悄然焕发新生。这里,市级非遗传承人撖丽俊正专注于一项古老游戏——“点油钵儿”的创新传承。在他的巧手下,这一曾在泥土中嬉戏的传统游戏,如今已华丽转身为精致的木制棋盘游戏,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走进工坊,撖丽俊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点油钵儿”的规则。地上错落有致的十个洞象征着猪油灯的油钵儿,两位玩家各执25枚棋子,斗智斗勇,先达到目标者即为胜者。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体验着这一源自黄河流域的益智游戏,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与乐趣的年代。
撖丽俊不仅是一位非遗传承人,更是一位创新者。他凭借深厚的历史学背景,将传统游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3D建模实现了“点油钵儿”的标准化生产。如今,这一游戏已衍生出包括家饰摆件、便携棋具在内的12款产品,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文创商品。
在这家200余平米的工坊里,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撖丽俊携手15位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团队,共同探索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钩针编织技艺传承人将传统纹样融入时尚饰品,竹柳编艺人运用模块化工具提升效率,彩绘艺术家则与高校设计专业合作,重现北疆风情。这一“非遗传承人+设计师+高校智库”的铁三角模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坊的创新成果斐然。2024年,工坊成功开发出26款新品,研学课程覆盖人数超过3000人次,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更是开展了8场。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新模式为23位手艺人提供了稳定就业,年收入高达160余万元。这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对当地经济的有力推动。
撖丽俊深知,参赛是最好的推广方式。因此,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各类文旅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项目赛事、草原旅游等现代场景。工坊还推出了“菜单式课程”,提供16项平价非遗课程,传承人现场演示,助教同步讲解。蒙古象棋、狼吃羊等传统游戏经过规则优化,成为了研学爆款,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关注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