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企业家集体“社恐转社牛”,流量战场上的新玩法?

2025-04-12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曾经习惯于幕后操作的企业家们,如今纷纷走到台前,成为了流量的新宠。

从农夫山泉的钟睒睒,以惊人之语引发关注,到海尔集团的周云杰,因一张“社恐总裁”的表情包意外走红,再到董明珠以“董明珠健康家”线下门店为阵地,积极打造个人品牌……就连美的集团的掌门人方洪波,也开始发声,鼓励旗下高管积极拥抱个人IP的塑造。

在流量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些曾经最“社恐”的企业家们,也不得不走出舒适区,亲自上阵。他们不再满足于幕后运筹帷幄的角色,而是成为了产品体验官、导购、危机公关专员,甚至是粉丝经济的“爱豆”。这一变化,对于品牌公关从业者而言,或许意味着甩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消费者对于千篇一律的明星代言已经审美疲劳,转而追捧那些有血有肉的企业家故事。他们的奋斗历程、幽默感,甚至是尴尬瞬间,都成了品牌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的桥梁。在流量的浪潮中,“社恐”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障碍,万物皆可“真香”。

明星代言褪色,企业家C位出道

曾几何时,明星代言是品牌获取流量的不二法门。然而,随着明星塌房事件的频发,这一模式开始显露出弊端。有的明星被曝出日常使用竞品,有的因私生活问题人设崩塌,还有的因言行不当被消费者抵制。当明星光环逐渐暗淡,流量的权杖开始交到了企业家手中。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代表通道”上,雷军与周云杰的“同框”,成为了商业顶流与社恐总裁双双出圈的经典一幕。雷军的从容与周云杰的拘谨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周云杰的表情包更是意外走红网络。一时间,全民玩梗,海尔集团也迅速响应,不仅周云杰本人大方回应玩梗,海尔的官方账号更是开启了应援模式,将这场意外的热度推向了巅峰。

随后,周云杰入驻全平台,海尔也推出了“高管矩阵”,一系列萌化运动让这家严肃的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董明珠,则是更早探索IP营造的企业家之一。从格力手机开机画面到线下门店改名,她将个人IP与品牌的绑定玩到了极致。尽管她的风格一直颇有争议,但她依然高调出镜,将“董明珠”三个字牢牢焊死在流量战场上。

在流量的诱惑下,其他企业家也纷纷入局。美的集团副总裁张小懿、360创始人周鸿祎等人都开始尝试打造个人IP,试图在流量池中分一杯羹。

流量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企业家亲自下场做IP,无疑具有比明星更具性价比的优势。他们作为行业专家,其专业性和可靠性是明星无法比拟的。同时,企业家与品牌的利益深度绑定,这种真实性和可信度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企业家适度地暴露弱点,反而增加了与消费者的亲近感。雷军的“塑料英语”、周云杰的“表情管理”等,都比明星的精致人设更容易引发用户的好感和信任。这种参与感比单向膜拜明星更容易建立归属感,也让消费者有了参与品牌共创的乐趣。

然而,流量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家与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人设崩塌或卷入争议,品牌将受到连带伤害。因此,企业家在享受流量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其带来的风险。

例如,小米SU7高速撞车起火事件就对雷军和小米智能汽车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小米公司快速响应,但舆论仍然蔓延至相关业务领域。这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家与品牌IP的强捆绑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强反噬。

长期主义:流量与产品的双重考验

如今,企业家IP的玩法已经让消费者从购买产品转向了“购买信任”。然而,流量可以造神,但唯有产品才能守住神坛。如果只关注流量和话题而不回归产品本身,品牌的社交势能很难长效延续下去。

因此,企业家的个人影响力只有转化为技术、文化等“硬资产”,才能避免人走茶凉的结局。同时,企业家在做宣传时也不能仅为了卖货而卖货,更要关注消费者关心的事。例如,在宣传智能汽车时可以多拍一些安全驾驶的内容以及急救知识的视频等。

海尔的“懒人洗衣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款洗衣机是在与消费者的共创中产生的创意产品,并在京东上线预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再次证明了企业家IP在品牌塑造和连接消费者方面的有效性。

然而,流量场的聚光灯也是放大镜。它既可以放大产品的优势,也会照见出产品的瑕疵。因此,企业家在享受流量的同时,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迭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个注意力速朽的时代,唯有产品力才是永不塌房的人设。只有当企业家们将流量转化为研发投入、将争议变为产品迭代动力时,这场IP游戏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