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订酒店频遭“照骗”,谁该为消费者的信任买单?

2025-04-15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线上预订酒店的消费者频繁遭遇“照骗”陷阱,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多方报道,不少网友在预订酒店时遭遇了宣传图片与实际严重不符的情况。有人花费高价预订海景房,到达后却发现所谓的海景只是渲染图;还有人预订大床房,结果房间内的床小得令人咋舌。

这种“开盲盒”式的住宿体验,无疑给满怀期待的旅行者泼了一盆冷水。我国《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虚假宣传,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然而,一些酒店商家却以“艺术效果”为借口,利用广角镜头和渲染图进行视觉欺骗,并以“图片仅供参考”的免责声明推卸责任。

在线旅游平台作为第三方中介,同样难逃责任。美化后的房源图片点击率更高,为了利益,一些平台不仅默许商家上传渲染图,还提供“一键智能美化”工具,无视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审核宣传内容的要求。平台通过设定“不可取消订单”和“高额违约金”等规则,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宣传要求退房时,往往面临平台拒绝垫付退款或维权无门的困境。

消费者维权之路更是困难重重。拍摄对比证据、申请专业鉴定、漫长的诉讼过程,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与平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消费者的差评被折叠、投诉被拖延、退款被克扣,维权之路举步维艰。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在法律层面,应细化“图片与实物不符”的认定标准,降低消费者举证难度。北京、江苏等地法院已经尝试“举证责任倒置”,要求商家证明宣传的真实性,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线旅游平台应打破流量至上的思维,建立“技术+制度”的双重监管机制,利用AI技术识别过度修饰的图片并强制标注“效果图”,同时设立“冷静期”,允许消费者在入住两小时内无责退单。

在行业层面,相关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在线酒店信息发布规范,明确图片修饰的尺度和房型标注的误差范围。只有当法律更加严厉、行业规则更加透明、平台和酒店更加自律时,消费者才能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避免成为虚假宣传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