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遭遇了观众热情减退的挑战。自EDG在S11赛季夺得全球总冠军后,LPL在接下来的三届全球总决赛中均与冠军失之交臂,其中两次更是在决赛中败给了Faker所在的战队。一些顶级选手如Uzi和TheShy逐渐淡出赛场,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联赛的吸引力。
尽管在S15赛季,TheShy和Doinb的复出为BLG、TES和IG等明星战队重新点燃了热度,但涅槃组的队伍由于缺乏明星选手,比赛依然难以吸引大量观众。这一困境在门票销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即便是LNG在苏州的主场,票价低至48元也未能改变滞销的局面。与此同时,深圳登峰组主场的最低票价为168元,也未能有效提升观众的上座率。
在一次直播中,官方主持宸宇透露了今年赛制的调整情况,包括登峰组实行BO3双循环、涅槃组则改为单循环,并且取消了主副舞台的设置。然而,这些调整并未能改善门票销售的困境。宸宇指出,涅槃组队伍缺乏流量选手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核心,他建议LPL可以效仿KPL,引入形象出众的选手以提升联赛的关注度。联赛还面临着年轻选手青黄不接的问题,多数战队依然依赖老将支撑,高质量的比赛愈发稀缺。
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业内人士提出了效仿LCK的做法,缩减战队数量至十支以提升赛事质量。然而,这一方案的实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官方需要支付高额的席位回购费用,这在短期内显然难以实现。目前,LPL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如何在商业运营和赛事观赏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联赛破局的关键。
有评论认为,英雄联盟的退潮在某种程度上是游戏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款曾经风靡全球的游戏,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从一款现象级产品蜕变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而现在,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代际的更替,它正以一种优雅的方式逐渐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