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主题聚焦于“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吸引了众多书法与历史文化爱好者的目光。
此次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12展厅,自2025年1月22日开展以来,持续吸引着大批观众。展览汇集了70余件清代书法墨迹及历代碑帖善本,通过四个精心设计的篇章,即“临帖摹碑”、“应制题赠”、“咏物抒怀”和“公牍信札”,全方位展示了清代进士的艺术造诣与生活雅趣。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书法大家的墨宝。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九省疆臣阮元等人的作品,每一幅都透露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进士们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他们人生经历与情感世界的写照。
展览中,何绍基的行草书四条屏尤为引人注目。作为道光十六年的进士,何绍基的书法自成一家,此四条屏节录了南宋范公偁《过庭录》中关于苏轼的记载,笔法流畅,气势磅礴,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
张之洞的行书苏轼诗轴也是展览中的亮点之一。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书法同样造诣颇深。此轴行书苏轼七绝《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一)》,字迹遒劲有力,笔意纵横,表达了张之洞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在展览的碑帖善本部分,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无疑是最为珍贵的展品之一。这部丛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代法书汇刻丛帖,对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展出的宋拓泉州本,纸墨古雅,字口清晰,是研究古代书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此次“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展览,不仅让观众领略了清代进士们的书法风采,更通过书法这一载体,展现了清代文化的繁荣与多样。展览将持续进行,期待更多书法爱好者前来观展,共同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