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芦芦”因病离世,引发公众深切缅怀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近日宣布,备受公众喜爱的雄性大熊猫“芦芦”于2025年4月4日因病抢救无效去世,这一消息让众多大熊猫爱好者和关注者深感悲痛。
“芦芦”的故事始于1999年,当时它在雅安市芦山县的野外被救护,并随后被安置在熊猫中心进行饲养。因其救助地点,得名“芦芦”。这只大熊猫不仅以其帅气的外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更因其繁殖贡献而备受尊敬。
“芦芦”堪称繁育中心的“顶梁柱”,是战功赫赫的“英雄父亲”。据统计,它共育有50多个子女,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爱宝”和“飞云”,以及“福宝”的外公身份也让它倍添光彩。这些后代们继续传承着“芦芦”的血脉,为大熊猫的种群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
“芦芦”不仅在繁殖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它还是动物界的“影视明星”。在《熊猫总动员》和《抢救熊猫》等多部电影和纪录片中,观众都能一睹它憨态可掬的风采。这些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
进入老年后,“芦芦”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熊猫中心为其制定了专门的康养方案,并加强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以调理其鼻部眼部褪色情况。然而,尽管采取了多种治疗措施,但在近期“芦芦”出现精神、食欲不佳的状况后,熊猫中心与知名医院专家多次联合会诊,仍未能成功延长其生命。
4月4日上午11时许,“芦芦”因肠穿孔并发大量腹水与广泛肠坏死,导致弥漫性腹腔感染,最终引发肾、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离世。这一消息让众多大熊猫爱好者深感痛心,纷纷在网络上表达不舍和哀悼之情。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介绍,肠穿孔是一种肠道壁破裂的急性病症,在大熊猫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大熊猫和患慢性疾病的大熊猫。由于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竹子中的粗硬纤维在肠道脆弱或病变的情况下可能损伤甚至刺破肠壁。而大熊猫疼痛耐受阈值高,发病初期难以通过常规行为观察识别,往往病情恶化才被发现,增加了治疗难度与死亡率。
大熊猫“芦芦”的离世,让大熊猫保护事业再次面临挑战。但相信在熊猫中心和众多大熊猫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大熊猫的种群繁衍和保护工作将继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为大熊猫种群繁衍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父亲”,愿它在另一个世界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