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义乌一位企业家因关税政策调整,面临700万美元订单取消的困境,此事迅速引起社会关注。面对这一挑战,该企业家展现出了乐观与决心,表示若国际贸易受阻,将转向服务国内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杭州岸景纺织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毛俊瑛在接受访问时,表达了她的坚定信念。她指出,当亲朋好友问及关税政策对她的影响时,她的态度中没有任何挫败感。毛俊瑛还引用了马云的名言,强调如果国际贸易难以继续,就专注于服务国内市场。
在企业心态方面,多家浙江企业采取了“静观其变”的策略。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对美国的出口总额超过6300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2%。面对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浙江企业纷纷作出反应。平湖市骑乐士童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杨彦君表示,随着关税率的不断上升,客户与他们都难以承受成本压力,目前双方都在观察市场变化。
绍兴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的公司对美贸易额占总规模的50%,受多轮关税政策影响,美国客户对后续订单持观望态度。宁波市跨境电商协会秘书长谢尚伟则指出,虽然取消“小额豁免”待遇给跨境电商带来了挑战,但宁波采取的9810模式为企业提供了2至3个月的缓冲期,以应对关税生效后的即时冲击。
在挑战中,一些浙江企业也看到了机遇。许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一家宁波企业的海外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几年前就已开始拓展俄罗斯、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对主要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增长了6.3%,其中对中东、拉美和非洲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3.2%、11.8%和7.1%。加大产品研发和培育自主品牌也成为浙江企业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途径。浙江积极推动企业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通过品牌溢价和供应链优化提升利润空间。
据统计,今年1至2月,浙江省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总额达到979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5.5%。一些外贸从业者认为,关税压力可能会促使一些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一位义乌外贸从业者表示,这是一个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开拓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