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政务服务中心近期迎来了一项创新举措,一款名为“小宝”的AI智能体机器人正式上岗,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4月15日傍晚6点10分,“小宝”成功接收了首批企业办事资料,并开出了首张收件回执,标志着宝安“夜间政务”服务模式迈出了重要一步。
“小宝”智能体机器人主要在夜间值班期间发挥作用,其强大的功能涵盖了人证核验、证件验证、文件扫描上传、纸质材料接收、业务预约及咨询导办等多个方面。目前,“小宝”已经能够智能引导办理如“发放高龄老人补(津)贴事项”等高频业务,并辅助收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除了少数必须到线下窗口办理的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中心受理的275个事项中的76%,即约210个事项,均可通过“小宝”完成收件。
市民只需通过“i深圳”App进行预约,即可在夜间享受“小宝”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办理老年人补贴为例,市民只需向“小宝”表达办理需求,它便会通过语音引导完成身份证读取、现场拍照、户口本及颐年卡拍摄等步骤。所有材料信息将被智能识别并生成表格上传,同时打印回执,整个过程仅需3分钟。
“小宝”智能体机器人融合了“腾讯混元+DeepSeek”双核政务大模型和宝安区专属知识库,这一组合涵盖了14个业务领域、20个行业、19个主题、12个类型,总计近3万条政务数据。市民可以通过语音与“小宝”互动,咨询包括人才房申请、房屋租赁凭证备案在内的各种问题。
依托“腾讯混元+DeepSeek”双核能力和腾讯云知识引擎,“小宝”具备了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多模态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复杂的语义内容。结合宝安区专属知识库,“小宝”能够实时掌握最新的办事指南和政策信息,通过深度思维链分析理解市民的办事意图,确保提供精准可靠的咨询服务。
宝安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推进AI具身机器人应用的同时,还积极拓展企业服务、管控指挥、城市治理等场景的应用。通过持续开放多元场景,探索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该局已经打造了AI+企业服务、AI+管控指挥、AI+城市治理等多项政务服务应用,并在基层治理、政务服务、城市建设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
此前,深圳宝安政务大模型已率先通过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接入“腾讯混元+开源模型”,并结合宝安区专属知识库进行私有化部署,为政务管理、企业服务及民生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效率,为城市数字化治理带来了新的智慧。目前,宝安政务知识库已覆盖全区14个领域、20个行业的3万余条政务服务知识,并整合了60多种原子能力,可根据业务场景需求快速部署智能应用,已在31个业务场景中展开应用。